玉米價格波動,后期走勢如何?
近幾個月來,國內玉米價格持續下行。尤其是近日,東北、山東等地玉米價格低迷,跌勢明顯。玉米價格波動引起社會關注。后期走勢如何?
下跌幅度明顯
農業農村部官網顯示,自今年9月開始,玉米收購價格呈現下跌趨勢,從9月份的每公斤2.79元下降至11月份的每公斤2.57元。換算成噸,每噸下跌220元。
11月下旬開始到現在,玉米價格仍然下行。有媒體梳理多家華北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格發現,近一個月來(11月21日至12月20日),華北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格跌幅在100元至200元不等。
進口玉米價格也持續走低。從港口玉米價格看:截至12月20日,錦州港港內貿易商主流收購價格每噸2360-2380元,較11月21日每噸下跌220-240元;鲅魚圈港二等主流收購價格每噸2340-2380元,較11月21日每噸下跌200-230元;南方銷區港口方面,下跌幅度也在每噸200元左右。
根據往年情況看,在新糧上市季節,受供應量階段性增加影響,國內玉米價格往往會表現出季節性下跌趨勢。但自9月以來,一些地區玉米收購價格每噸下跌幅度超過400元。
供大于求造成下跌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這次玉米價格下跌,是玉米供給大于需求、國際和國內市場共同作用疊加的結果。
從供給端來看:國際市場供應過剩,特別是美國和巴西等主要玉米供應國增產,導致國際供應量增加,國際玉米價格降低。
我國玉米產量僅次于美國,2023年玉米播種面積6.63億畝,比上年增加1723.2萬畝,增長2.7%。
據本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糧食產量數據,今年我國玉米實現創紀錄增收,產量達2.89億噸,同比增長4.2%。受去年國內玉米價格上漲影響,今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達4420萬公頃,同比增長2.7%,創下了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
從需求端看:玉米需求端疲軟,國際上玉米需求沒有大的增長,國內玉米需求也不旺盛,特別是現在豬肉價格下降導致養殖戶對玉米飼料需求不足。
今年豬肉處于周期下行階段,生豬、豬肉市場供應充足、價格低位運行,11月價格同比下降31.8%。受生豬利潤降低影響,生豬養殖業整體疲軟。
上述多種因素最終疊加導致玉米價格下降。
后期走勢如何?
機構預測,四季度進口谷物到港量依舊處于階段性高位。供應壓力偏大,玉米價格或將繼續承壓。
“從總體上來,玉米價格近期反彈的動力不足,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玉米價格低迷現象將暫時維持。”姜文來表示,從更長期的趨勢來看,我國對玉米需求依然強盛,玉米反彈的大格局基本盤還很牢固,反彈是必然的。整體價格反彈主要依賴于需求的增加,暫時控制玉米供給、適當增加需求是玉米價格反彈的主要路徑。
姜文來表示,“谷賤傷農”,出售玉米收入是農戶重要收入來源,關系到農民的腰包“鼓不鼓”,增加農民收入是我們長期面臨的重要任務,玉米價格低迷應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積極措施,保護農民的利益,維護農戶種糧積極性。
他認為,要從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的高度看待這個問題,將其作為一件重要問題來抓。國家要加大玉米收儲力度,讓農民玉米有去處,避免農民收入受到過大沖擊。國家充分利用玉米保護價政策,保護農民的利益。積極謀求出臺適當措施,鼓勵貿易商增加收儲,同時加強市場監管,維護正常市場秩序,防止有不法商人壓價謀利制造恐慌。(文/陳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