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協委員建言深港合作 加大資源共享推進深度融合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麗萍
新機遇下,如何推動深港合作進一步從“物理合作”邁向“化學合作”?從提質升級跨境消費,到將“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作為前海發展突破口,再到打通河套“一區兩園”的“任督”二脈……1月28日下午,在深圳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舉行的市領導與港澳委員座談會上,市政協委員圍繞當下深港合作的熱點紛紛建言支招。
加快口岸片區升級改造,激發跨境消費潛力
當下 ,“雙向奔赴”已然成為深港市民消費的常態。市政協委員、鴻榮源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名譽主席賴俊霖建議提質升級,打造口岸消費商圈。
“隨著深港跨城消費熱的持續升溫,未來兩地居民的跨境消費需求不再是單純的 ‘買買買 ’,而是趨向多元化、高端化,從以前簡單的餐飲娛樂消費,逐漸擴展到文化藝術、醫療健康、定制服務等,以深圳灣口岸為代表的口岸片區經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賴俊霖建議,以《深圳市商業網點規劃(2023-2035)》中提出的后海—深圳灣商圈為試點,優化口岸服務,加快口岸片區升級改造,引入教育醫療、文化藝術等更豐富的品牌業態,營造兩地游客無縫銜接的全渠道消費體驗,激發跨境消費潛力。同時,增強后海—深圳灣商圈和前海—寶中商圈的聯系,凝聚消費合力,拓展旅游消費、購物和休閑等綜合功能服務,進而以口岸及鄰近區域為起點,將跨境消費的熱潮輻射至大灣區更廣的區域,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帶來新的助力。
市政協委員、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沙頭角。他建議,將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作為沙頭角發展經濟的切入點。“合作區內充分融入文化及旅游消費元素,積極引入商品零售外的其他消費新業態,探索建設國際保險服務中心、國際醫療服務中心、跨境電商平臺等多元消費載體,最終實現深港雙方合作共贏。”方舟說。
前海建設應更加突出深港融合
去年12月,國務院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下簡稱《前海總規》),首次將前海定位為“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強調了深港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方舟建議將“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作為前海發展的突破口。“前海合作區聚焦現代服務業領域,服務業與制造業不同,服務業合作不單是關稅減免的問題,還涉及到難度更大的規則對接和市場準入問題。”他認為,前海未來可以選取部分區域作為特定功能區,探索創新合作發展模式。比如,率先在屬于“大前海”范圍的深圳海洋新城打造“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深港深度融合實驗區”,對貨物采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措施,對香港持專業資格人士實行備案管理,備案后無須通過內地資格考試,可以直接提供專業服務,服務范圍可以逐步延伸到整個大灣區。
市政協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簡慧敏發言時列舉了一串數字。她說,截至去年12月,前海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805項,88項在全國復制推廣。深港應加快推動前海未落地項目落地及擴大其輻射面,積極對接《前海總規》,抓好前海在“依托香港”建設大灣區方面更好發揮引領作用,包括逐步擴大通過香港進入前海的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試點,以前海為據點,進一步鼓勵港資在深圳開展股權、私募、創投等業務,并且擴大港資銀行在前海的發展空間等。
河套“一區兩園”要扎實推進“七通一平”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處香港和深圳的跨境接壤地帶,目前形成了深港“一區兩園”格局。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在國家層面對河套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方舟認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深港雙城與其他國際城市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河套“一區兩園”為深港發揮各自的科技創新特色提供了載體,特別是有利于兩地在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資源開放共享、科技產業協作等方面取得突破。可以說,在深港合作從“物理合作”向“化學合作”的發展過程中,河套起到了“催化劑”的關鍵作用。
方舟建議在河套“一區兩園”扎實推進“七通一平”,爭取早日實現人員、車輛、貨物、資金、信息、數據、生物制品七項互通。“一平”是指爭取將深港兩園在科技企業所得稅和科技人才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標準拉平。同時,深港可以協商建立園區共同管理委員會,加強兩個園區的規劃和產業項目銜接,一體化開展產業布局和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此外,以龍頭科技企業為核心,建設大型國際研發中心,推進重大科技項目落地,廣泛吸納國際化人才資源。
市政協委員、香港特區政府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楊德斌則關注河套面臨的信息流問題。他建議,加快數據跨境專區建設,讓數據可進、可出、可用也可管,每個專區可針對一個專屬科技研究領域。“以生命科學為例,專區可匯聚海外和內地的醫療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產生巨大的科研價值,但又能保障數據不往外流出的風險。”楊德斌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