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質微短劇如何更多受世界青睞
體量“微”亦可價值大 時長“短”亦可品質精
——中國優質微短劇如何更多受世界青睞
◆吳翔
2024年的春節檔,將有一大批備受觀眾期待的精品微短劇上線,其中《超越吧!阿娟》是動畫電影《雄獅少年》的衍生真人微短劇,《我的歸途有風》改編自大熱劇集《去有風的地方》,《變相游戲》是2023年度爆款電影《孤注一擲》的衍生短劇……體量“微”亦可價值大,時長“短”亦可品質精,“微而不弱、短而不淺、劇有品質”的中國微短劇已開始受到世界各地觀眾的關注,很多微短劇平臺已經將北美市場作為出海主陣地。
這兩年,中國的微短劇迎來快速增長。據統計,抖音2023年每天主動搜索微短劇的用戶數量增長2倍,播放量破億的微短劇達500部,其中12部作品的播放量破10億,微短劇日播放量增長了一倍。所謂微短劇,就是單集最長不超過15分鐘,最短甚至不足60秒的劇集,在有限的篇幅內高頻呈現劇情亮點,懸念感強,情節緊湊,很多觀眾直接稱呼它們為“爽劇”。
毫無疑問,微短劇的出現,對于那些“注水”電視劇是當頭一棒,再加上周期短、置景成本低、拍攝成本少、變現機會多等特點,微短劇也給了影視工作者更強的動力。不過,由于高速發展,微短劇作品也曾一度面臨良莠不齊的局面,很多劇只顧著“爽”,經常將喜劇奇幻、穿越重生、草根逆襲、豪門秘事、兇殺探案等沖突性元素一鍋燉,“鍋”中卻沒多少營養價值。有些微短劇缺乏基本的價值觀介入與公共理性載入,販賣的是焦慮,兜售的是毒雞湯。
去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明確從七個方面加大對網絡微短劇的管理力度和細化舉措,包括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歷經規范化管理后,微短劇行業轉型升級,《逃出大英博物館》《我是名角兒》等一批精品微短劇,用精彩故事傳遞社會價值,折射時代發展,給觀眾以思考和力量,讓微短劇行業逐漸贏得尊重。
如今,中國微短劇作品已經開始朝著優質化精品化的方向邁進。在不久前的首屆杭州微短劇大會上,管理部門、創作者、專家學者對活力涌動的微短劇進行深入探討,就如何推動微短劇精品化創作和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芒果TV發起了“精品短劇扶持計劃”、抖音發起了精品微短劇合作計劃,宣布將攜手多家媒體機構,未來一年圍繞“向陽篇、向善篇、向美篇”三大主題和“致夢想、致青春、致溫暖、致振興、致國風、致想象”六個方向打造精品微短劇,首批共創的精品微短劇將于2024年3月上線。
這些計劃面向影視公司、媒體機構、MCN機構以及個人創作者,給予精品微短劇資金和流量扶持,鼓勵更多專業媒體機構加入到精品微短劇的創作中來,這將為微短劇向上向善開拓出更多的可能性。影視正規軍正紛紛入場,為微短劇行業帶來不少驚艷之作。例如知名演員劉蕓主演的《全職主夫培養計劃》,楊蓉主演的《二十九》,還有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王晶、以《家有兒女》父親角色夏東海聞名的演員高亞麟也相繼官宣進軍微短劇,華策影視、檸萌影視、長信傳媒、北京精彩等影視公司也紛紛加速布局微短劇,將長劇的內容質量平移到精品微短劇中。
越來越好看的中國微短劇也在不斷開拓海外市場。曾經,中國的長視頻的海外“主戰場”是東南亞市場,而中國的精品微短劇則將內容成功“出口”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例如總部位于硅谷的ReelShort團隊已經開始嘗試更本土化的制作方式,采用海外拍攝班底,啟用歐美演員,在保留中國火爆的短劇題材內核的同時,結合歐美觀眾更熟悉的狼人、吸血鬼等題材,從而打造更本土化的短劇。而經過本地化包裝、每集不到2分鐘的歐美式“接地氣”微短劇,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推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當地用戶。
無論是長視頻還是微短劇,優秀的作品,無一不是各環節齊心協力、認真打磨的成果。隨著微短劇的發展趨向規范化,這一劇集形式正拔節生長。越來越多優秀影視專業人才和機構的加入,只有不斷開掘新題材,弘揚正能量,以小切口講好故事,提高內容質量,才能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品。(新民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