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適老化不能止于修修補補
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便利,同時也使部分老年人感到無所適從。為此,應提升數字適老化水平,讓老年人同享數字化發展紅利。
老年人容易出現視力、聽力、認知等方面的障礙。當下,一些數字產品和服務缺乏對老年群體的考量,交互頁面過于復雜、操作不夠便捷,老年人不敢用、不會用等問題較為普遍。
推動數字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社會,關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適老環境有了一定程度改善。多項首創性、引領性適老標準規范出臺,2577家網站和手機App完成改造,“一鍵呼入人工客服”尊老專線累計服務人次超3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年人與網絡之間的“鴻溝”正逐漸變窄。
不過,數字適老化不能止步于“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要從根本上打造更加周到細致、切合老年人需要的適老化數字環境。
一方面,應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加強老年輔助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對現有數字化產品及服務進行適老改造。這些既需要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也需要生產商積極參與、主動而為。
另一方面,要解決實際痛點,不斷降低老年人便捷上網的門檻。注重提升網絡使用體驗,破解廣告多、內容質量低、惡意安裝程序、找不到老年模式切換入口等難題。
此外,還應幫助老年人從心理認知、學習能力、使用習慣等諸多方面,克服對數字技術的“畏難情緒”,全面跟上數字社會的發展步伐。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講座、現場課堂,為老年人學習新技術、使用新產品提供渠道。注重提升老年人信息辨別能力,不被“養生黨”等虛假信息迷惑;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遠離網絡詐騙。
總之,數字適老化不能停留于修修補補,而是要逐漸做到全面覆蓋,不留死角。這是一個需要多方參與、持續發力的長期過程。
康瓊艷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