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吉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穩增長的政策
中新網3月7日電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7日上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委員進行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寧吉喆發言的題目是:堅持高質量發展硬道理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進展。
寧吉喆: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取得了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的新成績。一是經濟增長符合預期,全年GDP同比增長5.2%。二是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涌現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三是發展協調性繼續增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四是綠色低碳發展成效明顯,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煤電裝機。五是高水平開放不斷深化,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六是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七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
同時必須看到,今年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一是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并存,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二是宏觀問題和微觀問題并存,供求總量失衡,企業增產不增收。三是周期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并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四是實際困難和信心不足并存,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社會預期偏弱。這些問題必須在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穩增長的政策。保持5%左右的經濟增長率必須強化逆周期調節。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增加地方專項債券規模,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必要時把儲備政策投入實際操作。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用好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價格穩定。
二是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中國式現代化關鍵是科技現代化。要圍繞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科技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以數字智能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不斷提高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基礎研究支出占研發經費支出比重,增加面向科技創新的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三是千方百計擴大內需,開拓城鄉和區域發展空間。唯有擴大內需,才能發揮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優勢。要以全面擴大新型消費、傳統消費、恢復性消費為基礎拉動增長,以系統增加民間投資、政府投資、利用外資為關鍵促進發展,以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重點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抓手暢通國內大循環,以加強戰略腹地建設為舉措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以兜牢民生底線為基準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是推動結構性改革,在改革開放轉型發展上積極進取。以進促穩方能穩中求進。要謀劃出臺改革開放重大舉措,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的動能。加快轉換增長動力,由傳統要素投入驅動為主轉為科技創新驅動為主。加快優化經濟結構,由三次產業各自增長轉為工業農業服務業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由資源粗放使用轉為資源集約利用。城市土地經營、房地產運行都要構建新的發展模式。
(根據網絡文字直播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