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德: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需要“院、校、家”的努力
中新網廣州3月12日電 (蔡敏婕 付倩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根基和希望在于孩子。”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11日表示,持續開展好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需要“院、校、家”的共同努力,希望與師生家長們共同畫好“醫院—學校—家庭”同心圓,引導幫助同學們成為岐黃薪火的追光者、探索者,不斷汲取中醫藥文化的養分。
廣州大學附屬小學與廣東省中醫院聯合舉辦“岐黃護苗傳薪火 培根鑄魂育人才”中醫藥文化節。為打造岐黃護苗中醫藥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廣州大學附屬小學組建成立了“岐黃苗苗中隊”,張忠德院長為隊員代表授予“岐黃苗苗中隊”隊旗,并鼓勵孩子們與中醫藥知識“交朋友”,傳承中醫藥文化。
“岐黃苗苗中隊”作為廣州大學附屬小學的優秀中隊代表之一,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脊柱科副主任陳樹東及團隊成員的教學指導下習得《少年護脊易筋經》,并在現場進行匯報演出,該套功法有強健體魄的功效,獲得隊員們的青睞。
中醫保健操是中華傳承百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因其便于操作、強身健體的特點,在日常保健中得到人們的重視。在隊員們的期盼之下,“張忠德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領銜創作的《平調五臟健兒操》原創者張曈醫生為隊員們進行了平調五臟健兒操的現場教學,數百名學生跟隨練習,感受中醫健身操的奇妙之處。
開學以來,常常有不少學生在一面墻前駐足,走近一看,是具有特色的“本草標本展示欄”。當天,張忠德現場教學,為師生們講解黃芪、甘草、何首烏等32種中藥的功效和常見用法,親切的講解不僅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更激起了他們求知探索的欲望,頻繁互動,現場掌聲笑聲不斷。
廣州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張靜表示,以“趣味、實用、可及”為特點的“岐黃護苗培根鑄魂”中醫藥文化科普與實踐活動,將為推進中醫藥“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鋪設路徑,為校園寧靜平和的環境營造氛圍,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更為引導孩子們了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厚植文化自信添彩助力。期待“岐黃苗苗”將來成長為根深、干壯、葉茂的參天大樹。(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