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廢后?杭州西湖新發現相關御題詩刻
中新網杭州3月18日電 題:乾隆為何廢后?杭州西湖新發現相關御題詩刻
作者 王題題 倪小蒙
兩百四十年前,正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是乾隆帝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乾隆帝流連于杭州西湖美景之中,寫詩、題刻,將自己的印記留在西湖。
四個甲子后,乾隆帝留下的御題詩刻“遺珠”被再度發現。
今年年初,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在巡查丁家山文物時,發現了三處字龕,這些字龕疑有字跡,經過專業調查之后,確證這三處字龕為乾隆帝御題詩刻。
據悉,乾隆帝御題詩刻摩崖有一方水池,山石沿水池分布,聳立如蕉葉承雨。摩崖所在巖石為石灰質巖體,位于水池南側,摩崖面北而刻,三方摩崖緊密排布,正對北側山路。
新發現的三首御詩摩崖分別為乾隆辛未丁家山詩,乾隆庚子丁家山口號,乾隆甲辰丁家山詩。其中,乾隆辛未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為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乾隆庚子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為乾隆帝第五次南巡;乾隆甲辰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為乾隆帝第六次南巡。
丁家山,又名蕉石鳴琴。蕉石鳴琴景觀創設于清雍正時期,是當時的西湖十八景之一。據清《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中記載,乾隆帝共在丁家山題詩五首。
按照記載,除上述新發現的三首御詩外,還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御詩——題丁家山,以及乾隆三十年(1765)的御詩。
然而相關文獻之中,均未收錄乾隆三十年(1765)御詩,這不免讓人有所疑惑。
如果將時間回溯到乾隆三十年(1765),不難發現,當時在蕉石鳴琴處發生過一件大事。
據記載,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陪著皇太后開啟了第三次南巡的行程,隨行的有烏拉那拉皇后和令貴妃等一眾后宮妃嬪。
就在離杭前一天,閏二月十八日,變故發生了。
《乾隆三十年江南節次膳底檔》記載,閏二月十八日這一天的早膳地點,乾隆帝選擇了蕉石鳴琴,席間乾隆帝還賞賜皇后攢盤肉一品,可到了晚膳時,已經看不到皇后的信息,賞賜名單第一位變成令貴妃,皇后不見了。
據《清宮御檔》記載,原來這天早飯后,烏拉那拉皇后不知何故,忽然想出家,自行斷發,以至于皇帝震怒,強行將皇后押送回京。皇后回京之后,被收繳金冊,次年七月十四日便撒手人寰。
烏拉那拉皇后最終是以皇貴妃的身份下葬,被褫奪了皇后稱號。
根據史料,烏拉那拉皇后在斷發之前,與皇太后發生了沖突,這很可能成為皇后最終“發瘋”的誘因。
這位皇后和皇太后,對經常刷劇的網友而言應該不陌生。這皇后就是《如懿傳》中如懿的原型,而皇太后正是大名鼎鼎的鈕祜祿·甄嬛。
這段故事在連續劇《延禧攻略》中也有詳盡地演繹,最后一集中,佘詩曼扮演的皇后手中握著匕首,一邊控訴,一邊割斷了自己的頭發,聲聲泣淚,肝腸寸斷。
乾隆四十九年(1784),已經是73歲的乾隆帝再次來到杭州。
他回到蕉石鳴琴處,看著眼前的山石與蕉葉,恍惚間似有人在彈琴,那山泉流水仿佛焦尾琴發出的清響,勾起了老人久遠的回憶。
他便在此留下了詩文“白石綠蕉閑徑尋,不知曾孰此鳴琴。設云泉響如焦尾,聽作南風解阜音。”(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