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孩子媽媽給第12批援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國醫療隊副隊長劉振球贈送了一個手工編織包。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5月17日電 (楊暢)記者17日從第12批援巴布亞新幾內亞(下稱“巴新”)中國醫療隊獲悉,該醫療隊副隊長劉振球副主任醫師近日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謝信。這封信的內容由巴新一名新生兒母親書寫,希望中國醫療隊給她的孩子取一個中文名字。劉振球給這名孩子取名“泰樂”,寓意“否極泰來,平安喜樂”。
2023年4月20日,巴新一名胎齡38周的孕婦喬瑟菲·伊奈皮因胎兒宮內窘迫進行緊急剖宮產手術。4月21日凌晨1時許,患兒出生后在手術室持續復蘇搶救1個多小時后,送入新生兒科進一步住院治療。
患兒入院后氣促、呻吟、發紺明顯,存在明顯呼吸困難,醫生診斷為重度出生窒息、胎糞吸入綜合征、敗血癥,給予了吸氧、抗感染等治療。
住院第三天,患兒血氧飽和度下降到60%至70%。這對于孩子來說非常危險,嚴重低氧血癥會導致多臟器損傷,而且隨時有心跳驟停的死亡風險。劉振球在查房時發現該患兒病情極其危重,決定立即啟動呼吸機治療。
這是一臺特殊的呼吸機。呼吸機主機是從當地醫院庫房找到的,主要用于急救車危重癥轉運,但一直沒有找到配套的新生兒呼吸管路和濕化器。最后,劉振球向中國的醫院求助,通過海運寄來了合適的呼吸管路和濕化器。經過調試后,終于組裝了一臺可以正常運行的新生兒呼吸機。
隨著呼吸機開始正常運轉,患兒的面色很快由紫紺轉為粉紅,血氧飽和度由60%上升到90%,其他重要生命體征也重回正常范圍內。隨著患兒呼吸一天天好轉,自主呼吸功能也逐漸恢復。
看到孩子脫離呼吸機的那一刻,患兒母親喬瑟菲·伊奈皮握著劉振球的手不停說謝謝。事后,她專門寫了一封信表達自己感激之情,并希望劉振球給孩子取一個中文名字。經過思考后,劉振球給孩子取中文名“泰樂”,英文名“Taylor”,寓意“否極泰來,平安喜樂”。
喬瑟菲·伊奈皮在信中說:“作為一個母親,我被恐懼和不確定所淹沒,但你的鎮靜和專業給了我希望和安慰。我要感謝整個中國醫療隊來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提供了如此重要的幫助。我希望你們繼續幫助這里的人。”
讀著孩子媽媽寫的信,劉振球表示,這正是援外醫療的意義所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給他人帶去溫暖和希望,是多么美好和驕傲的一件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