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澳大利亞達爾文6月3日電 題:踏訪澳大利亞“通往亞洲大門”的達爾文港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從澳大利亞北領地達爾文市往東驅車17公里便抵達號稱“通往亞洲的大門”的達爾文港。穿過用鋼鐵搭建的有中文標注著“嵐橋達爾文港”的大門便是港口貨物作業區。
“2015年中國嵐橋集團以5.06億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港99年經營權。這8年,嵐橋達爾文港為中澳經貿合作發展負重前行。”中國嵐橋集團副總裁葉剛2日引領記者走訪達爾文港時如是說。
當地時間6月2日,記者在澳大利亞驅車穿過有中文標注的“嵐橋達爾文港”大門。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烈日炎炎之下,葉剛帶領記者邊參觀邊介紹道:“嵐橋達爾文港包括東臂物流園區、東臂貨運碼頭、海上補給中心、城市郵輪碼頭等。中國嵐橋集團選租該港99年,緣由是這里是澳大利亞北部最重要的進出口貨物集散地,也是離中國最近的港口,便利與亞洲地區的經貿合作。”
記者在港區看到,港區堆滿集裝箱,一臺懸吊機械正在往輪船上吊裝有中文字樣的中海運集裝箱,港區內海上補給中心的幾艘輪船正在進行補給,散貨堆場內成堆的鋰礦正在等待裝船出口中國,碧波蕩漾的城市郵輪碼頭已初具規模。
當地時間6月2日,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區,散貨堆場內成堆的鋰礦正在等待裝船出口中國。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葉剛說,目前嵐橋達爾文港共有100名員工,其中90%以上是澳大利亞本地員工。一路走來,中國嵐橋集團已投入港口建設資金6000多萬澳元,對于一個99年租約的合同而言,8年時間還不足以盈利。盡管如此,嵐橋達爾文港一直都盡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每年捐助當地社區近20萬澳幣,這其中包括對當地原住民青少年職業發展支持,達爾文市特色節日,海事行業組織以及當地社區慈善等。
談及達爾文港的歷史,葉剛告訴記者,在二戰時期,達爾文軍事基地曾是反法西斯盟國的重要戰略樞紐。1942年2月19日,日軍曾派遣242架次飛機對達爾文進行了澳大利亞史上最大規模的空襲。轟炸達爾文的炸彈數量超過珍珠港事件。同是在二戰時,達爾文市曾派遣“海鷗支隊”前往印度尼西亞安汶島,與中國游擊隊一起為反法西斯并肩作戰。其后,一些士兵被關押到海南島,他們在集中營里與中國軍人繼續反抗。可見達爾文和中國的交誼具有堅實的歷史基礎。
當地時間6月2日,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區,一臺懸吊機械正在往輪船上吊裝有中文字樣的中海運集裝箱。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攝
“達爾文港每年的到港船舶總噸位由收購初期的1600萬噸,增長到目前的3000萬噸。”達爾文港中方代表執行董事程祥對記者說,隨著新冠疫情趨于結束,郵輪行業逐步恢復,越來越多的郵輪回到達爾文,帶來世界各地的游客領略澳大利亞北領地的熱帶風情。
葉剛表示,作為澳大利亞北部的貿易門戶,越來越多的貿易航線連接達爾文,通向亞洲。其中,達爾文港到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航程僅需7天,這為貿易提供了高效經濟的物流方案。嵐橋達爾文港期待與各方一起共同努力,在推動澳大利亞北領地經貿發展的同時,為亞洲經濟的繁榮盡綿薄之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