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網絡普法行·江西站”活動之一,網絡法治論壇在南昌舉辦?!×殖瘯煛z
中新網南昌6月14日電 (記者 李韻涵)“2023年全國網絡普法行·江西站”活動13日-14日在江西南昌舉辦,作為重要活動之一的網絡法治論壇在此間舉行。
論壇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所等單位專家,以及江西省網絡普法教育示范基地代表、江西省網絡普法講師團代表,就網絡暴力治理、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等話題進行分享交流,共議普法“良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支振鋒圍繞“網絡暴力及其治理”進行了深度分享。他表示,網絡暴力的實質是語言暴力,說到底是一種語言現象。在鼓勵言論表達與打擊語言暴力之間,必須進行明智的權衡,區分好網暴侵權與言論自由的邊界。
在支振鋒看來,平臺是治理網絡暴力的另一個關鍵主體,網絡暴力本質上是語言暴力在網絡空間中的呈現。我國監管執法要求平臺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加強內容識別預警,構建網暴技術識別模型,建立涉網暴輿情應急響應機制;強化網暴當事人保護,設置一鍵防護功能,優化私信規則,建立快速舉報通道;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加強評論環節管理,加強重點話題群組和版塊管理,加強直播、短視頻管理,加強權威信息披露;而且要分類處置網暴相關賬號,依法從嚴處置處罰。
“法治手段固然是重要保障,平臺治理固然是關鍵支撐,但同樣重要的,還必須提升網民媒介素養。”支振鋒說,要加強公民道德修養,能夠認識到“善語結善緣,惡言傷人心”,說文明話,做文明人;也要提升數字素養,依法上網、文明上網,能利用平臺內防暴模式、隱私保護功能和舉報功能,善用“12321”和“12377”等舉報熱線,具有網絡取證、存證意識,實現自我保護。網絡空間也是現實的生活空間,里面有無數認識歧異、利益分殊、道德水準參差不齊的人。要維持良好的網絡空間生態,國家、平臺、媒體、公民必須齊發力,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治理網絡暴力,是一門全體網民都要誠實面對的必修課。
撫州市樂安縣人民檢察院鰲溪檢察室主任劉瑩分享網絡普法經驗。三年前,她與同事一起創立“劉瑩姐姐工作室”,聚焦未成年人保護,先后通過研發課件、開通可視的“劉瑩姐姐微課堂”、可聽的“劉瑩姐姐FM”、研發兒童自護操等進行線上線下普法,并組建了含網格員、教師在內的3000余人的網信普法志愿者隊伍。工作室先后榮獲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等多個榮譽。
此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法治局指導,江西省委網信辦、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主辦。來自部分省市網信辦、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江西各地各相關單位以及正能量網絡大V等參加活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