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馬帥莎)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外反對呼聲,8月24日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中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魏方欣24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一旦日本向海洋排放超標核污染水,其危害將是多方面、全球性的,它將長期存在,對人類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覆水難收,遺禍無窮。
無論日本國內還是周邊鄰國、太平洋島國,反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聲音持續高漲。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普納此前發表聲明稱,核污染水排海不僅是核安全問題,更事關海洋環境、漁業、民眾健康以及子孫后代利益,具有明顯跨國界、跨代際影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8月24日指出,12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于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從海洋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到經濟發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將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魏方欣表示,核污染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在海洋中擴散,可能造成局部環境中放射性物質濃度增加,對海洋生態環境及依靠海水生存的動植物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影響人類健康。某些生物物種對放射性物質非常敏感,特別是生命早期階段,更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影響。
同時,核污染水排放也將影響附近海域的水質,破壞漁業和生態旅游產業,尤其是對嚴重依賴海洋生態系統的太平洋島國來說,海洋意味著生命,是民眾賴以生存的資源。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就曾表示,作為太平洋中的小國,他們需要依賴海洋和金槍魚資源,全球50%至60%的金槍魚來自太平洋,尤其是太平洋北部。
“隨著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擴散,首當其沖的就是環太平洋廣泛區域和周邊國家,包括中國、韓國、朝鮮、俄羅斯、菲律賓,以及美國、加拿大等。”魏方欣說。
然而,個別大國自認為距離遙遠,抱著僥幸心理作壁上觀,認可日本這一損害全人類利益的行為。魏方欣表示,由于部分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極長,達千年甚至萬年以上,其毒性將長期存在。隨著放射性物質在海洋環境中的不斷遷移,其影響范圍將遠超附近海域。
他指出,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建立全面、科學、有效的國際監測監督體系,充分響應利益攸關國家和民眾的關切,敦促日本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確保相關活動滿足安全標準。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言,海洋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不容日方隨意傾倒核污染水。日方強推核污染水排海,無疑是在拿全球海洋環境和全人類健康當賭注。
外界認為,日本這種對國際社會不負責任的做法不僅有損自身國際信譽,還將帶來社會和經濟后果,完全是損人不利己。比如,漁業等相關行業收入和出口的下降、各國加強監管和限制進口等,都將給日本漁民帶來重創。
事實上,日本漁業已經嘗到“苦果”。據日本當地漁業從業者反映,目前鮑魚、扇貝等海產品的價格持續下落,已經出現核污染水排海問題帶來的實際損害。還有漁業從業者直言,十多年前已經遭受了地震海嘯和核電站核泄漏的沉重打擊,實在無法再承受核污染水排海帶來的二次打擊。
魏方欣表示,由于日本在未充分全面證明核污染水排海安全性的情況下,單方面強推排海,造成其失去公信力,多國民眾對其產品抵制實屬正常。
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依據中國法律法規和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定,中國海關總署決定自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有專家指出,中國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對于個體消費者來說,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水產品就能獲得安全保障,不必過度擔憂。
但這不意味著日本可以逃避其作為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的責任。魏方欣強調,日本核污染水一旦對海洋生態造成破壞性影響,目前尚無有效方法補救。日本應立即停止排?;顒?,強行“一排了之”的做法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