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宮燈、宮面、宮酒是石家莊市藁城區的特色農產品,因古時專供宮廷而得名。近日,記者走進當地的宮燈村、宮面廠、“宮里街”,感受“宮”文化產業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解說】 藁城宮燈起源于東漢,由古人用的紗罩燈演變而來。在藁城區屯頭村記者了解到,村子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宮燈。
【同期】石家莊市藁城區屯頭村村民 蘇偉
我做宮燈已經十七八年了,每天掙200多塊錢,離家比較近,比較方便,比出去打工要好。
【解說】傳統的藁城宮燈以手工制作為主,隨著時代發展,藁城宮燈在用料和制作上不斷改進,逐漸形成機械化、規模化的生產模式。目前藁城宮燈已有轉燈、羊皮燈、紙雕燈等18個系列200多個品種,年產宮燈1億對,年產值達20億元,其中電商渠道年產值超5億元。
【同期】石家莊市藁城區屯頭村黨支部書記 白理偉
我們屯頭村作為全國聞名的宮燈專業村,全村從事宮燈及相關產業的農戶達到1800多戶,(產量)占全國總量的80%,另外帶動周邊8萬余人就業。
【解說】藁城宮面制作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以精粉、精油、精鹽為原料,經獨特工藝制作而成。2013年,藁城宮面制作技藝入選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如今,這項古老的技藝已成為當地民眾增收致富的新路。
【同期】石家莊市藁城區青竹宮面廠廠長 步俊英
藁城宮面制作包括和面、開條、盤條、上桿等16道的非遺技藝,手工拉制而成的。藁城宮面是多次醒面發酵,以及老師傅的反復拉伸,使成形后的宮面形成不均勻的一個小氣孔,所以宮面最具特色的“竹節空心”由此而來。
【解說】近年來,藁城區結合當地文化,依托“宮”文化產業優勢,充分挖掘藁城宮燈、宮面和宮酒等傳統特色文化,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商業街——宮里街。走進宮里街,隨處可見與“宮”文化有關的元素,它創造性地將“宮”文化、地方民俗、建筑和商業密切融合起來,在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宮”文化國潮風撲面而來。
【同期】石家莊市藁城區宮文化品牌產業聯合會副會長 崔新利
近年來,藁城區積極推動“宮”文化品牌建設,并借助電商平臺推廣宣傳、直播帶貨,形成了屯頭宮燈村、賈市莊鎮宮面生產、藁城宮酒產業區等產業化發展中心,促成了規模化、特色化發展。目前,“宮”文化產業年產值達52億元,帶動周邊12萬人就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