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薄雯雯)11月19日,美國前第一夫人羅莎琳·卡特去世,享年96歲;11月28日,美國知名投資人查理·芒格離世,享年99歲;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逝世,享年100歲。
短短十余天內,美國三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人物相繼離世,全世界為之哀悼。回顧三位的一生,樂觀長壽、富有智慧,是他們身上共同的特點。此外,他們都與中國有著深深的不解之緣。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資料圖為2019年11月21日,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在北京舉行,在“特別會議—對話:基辛格博士”環節,美國前國務卿、創新經濟論壇名譽主席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出席并發言。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基辛格是推動中美關系正常化的“破冰者”。
52年前,中美兩國正處在關鍵轉折點。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基辛格,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專機秘密飛抵北京,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實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在中方發出的唁電中,基辛格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半個世紀前,他以卓越的戰略眼光,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既造福了兩國,也改變了世界。”
100歲的基辛格,訪華次數超過100次。他曾說“一生中一半的時間都在為美中關系工作”。基辛格多次表示,美中關系對于美中兩國和世界的和平繁榮至關重要,“我愿繼續為增進美中兩國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如此評價,“隨著基辛格的去世,美國失去了外交事務上最可靠、最獨特的聲音之一。”美國《時代》周刊發文稱,在當今真正的多極世界中,美國總是低估大大小小的對手,因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基辛格的這種務實眼光。“正因如此,基辛格所積累的全球經驗和文化敏感性仍然受到追捧。這種美德是永恒而獨特的,也是美國當前外交界所普遍欠缺的。”
當地時間11月19日,卡特中心宣布,美國前第一夫人羅莎琳·卡特于當天去世,享年96歲。根據卡特中心發布的聲明,在家人的陪伴下,羅莎琳·卡特在佐治亞州普萊恩斯的家中平靜地去世。卡特中心17日宣布,羅莎琳·卡特開始接受臨終關懷。圖為羅莎琳·卡特資料圖。圖/ICphoto
羅莎琳是中美“蜜月期”的見證者。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8天后,羅莎琳作為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夫人,在白宮南草坪陪同歡迎了訪美的鄧小平夫婦。中美兩國關系新篇章自此開啟。
卡特曾說,“我所成就的每一項事業,羅莎琳都擁有同等的功勞。她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睿智的指導和鼓勵。”
離開白宮后,卡特夫婦于1982年創立了卡特中心,致力于為全球發展帶來和平解決方案,并為中美關系積極發展作出努力。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悼念羅莎琳時表示,她畢生投入在公共服務之中,在卡特總統執政期間以及卸任之后的美中關系里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芒格是推動中美經貿合作的踐行者。
作為“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的投資理念激勵著一代代投資人。
他不僅僅是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同時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人生導師。芒格提倡終身學習、跨界學習,告誡投資者應該對市場保持敬畏,對投資事業保持熱忱和謙遜。他還對儒家思想頗有研究,自稱是孔子思想在美國的實踐者。
對于中國,芒格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在面對經濟繁榮時表現得比美國更明智,也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他們的制度更適合自己”,美國不應“自以為高人一等、以自我為中心”。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芒格指出,美中之間的緊張關系對兩國都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他形容一切加劇兩國關系緊張的行為都是“愚蠢、愚蠢、愚蠢”。
今年10月,芒格現身熱門商業播客節目Acquired的錄制,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接受訪問。當被問及是否會繼續投資中國時,他表示,中國經濟未來20年的前景比其他任何大型經濟體都要好。同時,中國頭部企業更強大、更優秀,而且估值更便宜,自然愿意在芒格投資組合中納入一定中國風險資產。
縱觀三位的一生,他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著世界。他們亦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美關系發展的見證者、推動者。歷史表明,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探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