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據中國教育部消息,2023年12月14至16日,2023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在意大利米蘭召開。本次大會以“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未來大學和教育重構”為主題,由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清華大學、米蘭理工大學共同承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斯蒂芬妮亞·賈尼尼致開幕辭,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吳巖代表中國教育部出席主會議并作主旨發言。來自中國、意大利、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英國、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國的政府、高校和機構代表分別作主題報告、開展圓桌論壇交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展濤致閉幕詞。
賈尼尼在致辭中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學習、如何評估,以及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聯盟自2020年成立以來,一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要合作伙伴,希望能夠與各高校以及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共同探索教育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
吳巖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中國秉持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的“3C”理念,堅持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構筑更加高效、聯結的學習環境,建設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打造更加泛在、智慧的應用場景,增進更加開放、包容的交流合作,實現了優質資源從少到多、學習規模從小到大、應用水平由淺入深,在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習革命、應對疫情挑戰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數字化發展之路。希望與世界各國攜手行動,共同把握和適應數字變革時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新變革,改變學生學習、改變教師教學、改變教育治理、改變教育生態,共同為打造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包容、更有質量的未來高等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會上,聯盟主席特別代表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及米蘭理工大學副校長朱利亞諾·諾奇(Giuliano Noci)共同發布《無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2023)》和《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2023)》。報告由來自全球36所高校、機構的近130位專家共同編寫,匯聚了全球專家學者對未來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的思考,共分為“深度融合:無處不在的變革”“范式再造:主動求變的實踐”“挑戰應對:攜手共贏的未來”三部分。報告凝練梳理了數字技術引領教育變革的五大歷史階段、高等教育數字化的四大新范式、數字技術應用于高等教育的六大發展趨勢,并針對當前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六大行動策略。指數包括數字化育人、數字化辦學、數字化管理、數字化保障4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18個具體測量指標,以反映全球各國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進程、態勢及水平,為各國編制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戰略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12月15至16日,舉辦了四場分論壇。論壇議題涵蓋了數字技術賦能STEM課程、促進開放包容的終身教育、教師數字素養、人工智能與未來素養的融合與創新等,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美國、英國、法國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高校、平臺、企業的60余位嘉賓和教育數字化專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分享交流,暢談高等教育數字化未來,共話人工智能與未來素養的融合與創新發展。
會上宣布英國FutureLearn平臺、印度尼西亞網絡教育學院、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三個單位作為新成員加入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來自全球70余家高校、在線教育平臺、國際組織、政府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