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 袁秀月)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我國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哪些進展?如何推進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19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相關情況。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現場。袁秀月 攝
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專業學位授予人數占比增至56.4%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任友群介紹,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招生,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學位條例》,建立了學位制度,至今已有40余年。1990年,我國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也有30多年了,專業學位類別不斷地豐富,培養規模持續擴大。當前,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兩種類型、三級學位協調發展的體系初步建成,有效滿足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求。
學科專業設置體現了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的“并重”。2022年發布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改變了過去專業學位類別目錄是學科目錄附表的呈現方式,將主要知識基礎相近的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統籌歸入相應的學科門類,凸顯兩種類型人才培養同等重要。新版《目錄》進一步豐富了專業學位類別,專業學位類別的數量由原來的47種增加到67種,更充分、更精準地對接經濟社會需求,支撐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才培養結構實現了歷史性調整。學術學位博士授權點數量較10年前實現了翻番,對于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的學科支撐更加有力。專業學位授予點總數由10年前占學位授予總量的37.6%提升至現在的44.2%,其中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數量增加了3倍,對于各行各業高層次專門人才需求的響應能力得到大力加強。人才培養規模上,專業學位授予人數占比從2012年的32.29%增加到了2022年的56.4%。
我國研究生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
重學術輕專業觀念仍需進一步扭轉
任友群介紹,2022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已經達到365萬人,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
任友群表示,與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當前,重學術學位輕專業學位的觀念仍需進一步扭轉,兩類學位同質化發展的現象依然存在,還需要大力深入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分類發展,進一步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進一步凸顯研究生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意見》首次將“分類發展”作為整個文件的主題和中心,成體系地推進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分類發展。目標是到2027年,兩類學位分類發展實現格局性變化,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治理體系持續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任友群表示,《意見》優化兩類研究生規模結構,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希望到“十四五”末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時大幅度提高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
越來越多博士生走出象牙塔?
教育部回應
針對越來越多博士生走出象牙塔,不斷到各行各業去發揮才干,任友群表示,2023年,我國應屆博士畢業生達到7.52萬人。根據跟蹤的就業數據,今年8月底,40%不到的還是去了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是最大的塊頭。與此同時,博士畢業生到企業就業的,現在7.52萬人中已經超過了1/5,這一比例是在三年來持續上升。
任友群表示,這個比例對于一些發達國家來看還不夠高,未來全社會對博士人才的需求還將不斷增加,對高層次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加多元的要求。“所以我們在持續加強學術型博士培養的同時,應該大力加強專業型博士的培養,這是勢在必行的。”
他表示,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首次在法律層面對兩類學位博士的學位授予條件分別作出要求,根據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學位法(草案)》,兩類博士除均應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外,學術學位博士還須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須在科學研究領域做出創新性研究。專業學位博士還須具有獨立承擔專業工作的能力,須在專業領域做出創新性研究。
二是在學科專業設置上大力發展博士專業學位。2022年,發布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進一步豐富了專業學位類別,設立了氣象、文物等博士級別的專業學位,將法律、應用心理、出版、風景園林、公共衛生一批專業學位類別也調整到了博士層次,博士專業學位類別數量比舊版大大增加,增加了177%。
三是擴大博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規模。在博士生招生計劃分配上,持續加大對專業學位的支持投放力度。2022年,專業學位博士的招生數量比五年前增加了8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