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究純電出租車配套獎勵政策
原標題:北京研究純電出租車配套獎勵政策
北京市日前印發實施《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2年行動計劃》。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行動計劃”包括五方面行動共100項具體措施。2022年主要目標為:全市及各區碳排放強度下降3%左右;盡最大努力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地表水國考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不低于70.3%,消除劣Ⅴ類水體斷面;受污染耕地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力爭穩定向好。
北京將研究制定
低碳試點建設方案
今年的“行動計劃”,把應對氣候變化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了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全市及各區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3%左右。為實現這一目標,本市將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監測統計核算體系,完善責任考核機制,強化各區、各部門主體責任。同時,推進能源、產業、建筑、供熱、交通、農業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在建筑領域,本市將加快修訂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設計標準。新建政府投資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標準建設;同時,加強公共建筑電耗限額管理,今年力爭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筑150萬平方米,完成750萬平方米非節能公共建筑節能綠色改造。在供熱領域,今年推進既有燃氣供熱系統“零碳”改造示范,完成20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熱改造,大理推動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持續增長。在城市交通領域,本市扎實推進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力爭達到74.6%。在農業領域,積極開展低碳農業、智慧農業,提升低耗高效農業設施比例。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化肥施用總量繼續下降,減少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排放。
此外,本市將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開展低碳試點示范。本市將研究制定低碳試點建設方案,選取減排潛力較大、基礎較好的項目,開展減污降碳技改試點或低碳區域、園區示范,打造一批示范項目。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方面,以提升林業碳匯為重點,提升園林綠地碳匯能力。今年全市森林資源碳匯能力增加20萬噸,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8%。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年底前,30%的建成區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研究“純電動巡游出租車”
推廣應用配套獎勵政策
今年,本市將盡最大努力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各區實現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完成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目標要求。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本市將實施氮氧化物減排專項行動。6月底前,市新能源汽車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對標“十四五”末全市力爭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200萬輛的任務要求,制定本市“十四五”時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方案,明確目標措施。按照“時間近半、任務近半”的原則,確定2022年年度目標,并組織實施。
同時,市交通委組織推進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不含應急保障車輛、山區線路車輛)、巡游出租車(不含社會保障和個體車輛)為純電動車或氫燃料電池車;新增和更新的市內旅游班線車輛為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車;新增的包車客運車輛、更新的市內包車客運車輛為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車。本市將研究2022年純電動巡游出租車推廣應用配套獎勵政策。
本市還將研究制定網約車電動化方案。協調民航華北管理局推進新增和更新的機場大巴車為純電動車或氫燃料電池車。
此外,今年6月底前,市城市管理委將制定實施“十四五”時期新能源汽車能源補給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按照“合理布局、可建盡建”的原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居住地、辦公地充電為主,社會公用快速補電為輔”的充電設施網絡。重點研究現有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優化布局,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實現全覆蓋,加快推動公交車等行業車輛、大興客車和中重型貨車充電站、出租車換電站及加氫站建設。
“行動計劃”還提出,在保證群眾安全取暖過冬的前提下,門頭溝區、房山區、懷柔區、密云區、延慶區等有序推進剩余村莊煤改清潔能源和配套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今年11月15日前,完成8000戶以上散煤清潔能源替代。同時,按照“電力改造優先、并入城市熱網優先”原則,加快推進重點區域燃油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工程,11月15日前,核心區率先實現燃油鍋爐基本“清零”。此外,本市還將實施揮發性有機物(VOCs)專項治理行動,包括精細化治理50家重點行業企業等,全年力爭 VOCs排放量同比減少10%,環境特征污染物濃度同比下降2%。
今年消除
劣Ⅴ類水體斷面
“行動計劃”提出,本市將通過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主要工作包括:保“好水”,以密云水庫為重點加強飲用水保護、地下水監測和防控,確保飲水安全和地下水水質穩定;治“差水”,以消除劣Ⅴ類水體斷面為重點,全面加強城鎮、農村、工業等水環境治理,完成300個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率達到97%;更“親水”,以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等流域系統保護為重點,加強水生態修復。
此外,本市將通過建設用地、農用地、未利用地“三地”管控,加強土壤污染防治。主要工作包括:嚴管建設用地,強化污染狀況調查、規劃統籌等源頭管控;嚴管農用地,強化安全利用;嚴管未利用地,加強巡查檢查;完善保障體系,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立法。
今年,本市還將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主要工作包括: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規劃編制、本底調查、物種保護和自然保護地監管;提升生態品質,探索開展城市建成區、生態保護紅線、重點生態修復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示范引領,繼續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加強創建后評估。
文/本報記者 王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