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推動建立村社智治全鏈條場景
這幾天,紹興諸暨市應店街鎮五云村的村民們看到村里連接西塢自然村、陽塢自然村的2條村道完成路基鋪設,即將進入路面硬化施工階段,都高興得合不攏嘴。“原來路面只有3米寬,一遇到會車經常沒地方避讓,大家沒少抱怨。現在路寬了,開車放心多了,游客更愿意來啦!”五云村村民馬建龍笑著說。
村民滿意的背后,是數字化改革背景下基層治理的深刻變革。
過去,常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來形容基層治理的千頭萬緒。如何將“千條線”擰成“一股繩”?2021年以來,紹興市以“黨建統領、興村(治社)共富”為主線,以“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為牽引,謀劃建設了“浙里興村(治社)共富”場景應用,通過事項一口歸集、任務一貫到底、民情一鍵回應、干事一屏掌控、監管一覽無余、評價一體多維,整體建立村社智治全鏈條場景,推動基層治理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系統重構。五云村的村道拓寬工程正是“浙里興村(治社)共富”場景中該村的一項任務。
“‘浙里興村(治社)共富’場景打破過去條塊分割、條線孤立的碎片化模式,以‘任務’為切入口,做到‘清單之外無事項’,全面激活了‘縣鄉村一體’的治理末梢和共富資源,獲得2021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獎銅獎。”紹興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該場景已實現區、縣(市)試點全覆蓋,該市共有103個鄉鎮(街道)2萬余名鎮村干部上線應用,累計派單量超8萬條。
在紹興市越城區試點鎮陶堰街道,村干部使用該系統已非常順手,紛紛贊嘆這一操作方便、效果明顯的“數改紅利”。“凡是涉村事項,經街道審核同意后,任務清單就通過‘浙里興村(治社)共富’系統派發下來,我再把任務分派給相關村兩委干部,駐村指導員還會協助我們一起完成。”陶堰街道潯陽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許紅根說,他通過系統實時了解任務進度,管人、抓事清晰明了;領了任務的村干部每天都會查看任務進展情況,并階段性地把現場照片上傳系統,及時更新工作進度;鎮干部、駐村指導員則通過系統檢查督促完成情況并評分,大大提高了任務推進速度和完成質量,真正為基層減負增效。
眼下,“以數論績”也逐漸成為村干部們的新風向。“過去,對村干部缺少系統具體的評價體系,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陶堰街道黨工委委員趙永夫說,用了“浙里興村(治社)共富”場景后,系統中每一項任務都會通過考核賦分到村干部,作為年終考核、薪酬發放的重要依據,全街道12個村(居)干事創業等實績的排位一目了然,大家比學趕超、推動鄉村發展的氛圍更濃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