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投入近百億元推進美麗移民鄉村建設

      發布時間:2022-03-22 16:36:00來源: 新華日報

        3月22日“世界水日”前夕,記者采訪獲悉,自2006年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以來,我省累計投入水庫移民扶持資金99.71億元,建成一批美麗移民鄉村項目。村里環境美了,村民口袋鼓了,村集體經濟強了,水庫移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高。

        三月,春意正濃。車行至句容市西馮村,滿眼的綠意讓人身心舒暢,好一幅美麗鄉居圖景。這個茅山水庫旁的小村莊,20年前曾因地處丘陵山區缺乏水源,土地拋荒、道路不通,被當地人稱“北大荒”。如今,在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助力下,西馮村從種植草坪中找到富民興村之路,村莊綠化率達93%,移民群眾脫貧致富大步邁上小康路。

        以水為脈,

        塑美鄉村振興之形

        水,是鄉村發展繞不開的話題。我省以水破題,通過實施水庫移民后扶政策,著力完善庫區和移民安置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水生態環境修復整治、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夯實農村發展基礎。

        石梁河水庫是我省最大的人工水庫,也是支撐連云港市及東海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水源地,興建水庫時搬遷移民多達10萬余人。由于一度無序采砂、圈圩養殖等,上世紀末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環境臟亂差。自2006年至今,水利部門持續投入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4.37億元,重點加強區域濕地、生態景觀帶和水利風景區環境建設,實施庫區和移民村水系連通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苗圃種植、農業采摘、特色小鎮、旅游觀光等綠色產業富民工程,配套建設服務中心、活動廣場等,打造了一批美麗移民鄉村,石梁河庫區日益成為東海乃至周邊縣區市民節假日休閑康養打卡地。

        東海縣石梁河鎮新型農村社區南辰社區,2017年以來由東南辰、鄭莊、東堯3個水庫移民村整村二次易地搬遷形成,涉及水庫移民311戶1432人。這3個村曾經因地處水庫消落區,多次遭遇洪水,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加上可耕地面積少、基礎設施配套差、位置偏僻等諸多原因,群眾生活十分困難。

        石梁河鎮以美麗移民鄉村項目建設為載體,累計投資南辰社區1.1億元,將村莊基礎設施與水庫移民避險解困房屋建設整合實施,修建排水渠道,疏浚整治河道,改建排灌機站,圍繞生活區新建一系列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移民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如今的南辰社區,一棟棟白墻紅頂的兩層別墅,寬闊的水泥路,造型新穎的路燈,簇新的生活超市、文化中心和健身廣場,環境優美的濕地公園,構成了一幅鄉村宜居新圖景。

        “現在我們家有6間臥室、一間大廚房,還有大客廳。”村民傅兆鵬高興地介紹著他家的新房。過去住在庫區,他們一家六口人擠在兩間舊房里,如今住進安置點的三層小洋樓,一家三代其樂融融。

        從北到南,記者又走訪了位于宜興市最西南、與橫山水庫相鄰的白塔村。沿著白塔山下蜿蜒的瀝青路向村莊進發,兩旁垂柳蔭翳,湖面波光粼粼。

        白塔村有山有水,自然生態資源得天獨厚。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介紹,多年前,村兩委確立“留青山、保綠水、守凈土”的發展方向,依托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在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的過程中,把水系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保持生態環境和自然風貌的原生性,使村莊建設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保留住江南田園水鄉的美感,形成一泓清水繞村流的格局。

        在水庫移民后扶政策支持下,白塔村實施了生態駁岸、河塘清淤、綠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逐步建成并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這邊以前雜草叢生,現在就跟一個小公園一樣,我們每天飯后都要來這里走一圈。”村民王文彬說。

        憑借依山傍水、生態宜居的環境,白塔村先后打造了薛家橋、橫塘、張家園等多個美麗鄉村亮點。這些示范亮點建設為鄉村旅游發展搭建了優質平臺,吸引大量社會資本進入,鄉村發展走上快車道。

        68歲的村民陳益民站在自家蓋起來的三層小樓門口告訴記者:“現在環境好了,過來旅游的人多了,我開‘農家樂’每年能賺上好幾萬塊錢。”

        “十三五”期間,我省先后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資金13億元,整合其他渠道資金近50億元,高質量實施了156個美麗移民鄉村建設項目,16個移民村獲“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長三角最美鄉村”稱號,9個移民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今年初,我省多個移民村鎮和個人榮獲省委省政府鄉村振興先進表彰。全省庫區和移民安置區村容村貌不斷改善,呈現“縣縣有特色、一村一幅畫”美麗風景,也為鄉村振興增添了可感可觸的現實模樣。

        以水為媒,

        筑牢鄉村振興之根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在美麗移民鄉村建設過程中,我省堅持把引領移民群眾增收致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實際,通過開展精準幫扶、實施產業扶持、開展技能培訓等,持續激發移民村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造血”功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更多移民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創業就業。

        茅山腳下的句容市西馮村,草坪苗木種植是其傳統產業。水利部門因地制宜,利用移民后扶政策促進當地草坪苗木產業發展。通過整治溝渠涵閘、實施護坡襯砌、升級道路橋梁以及興建農民技術培訓中心、花草苗木交易用房、裝卸集散地等,積極支持花草木專業合作社升級轉型,還聘請專家技術指導,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2017年,西馮村成功注冊了“西馮草坪”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打響了品牌知名度,草坪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有力帶動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2021年西馮村集體經濟收入460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4.8萬元,花草木銷售達2.8億元。

        蘇魯交界處的連云港市贛榆區黑林鎮地處丘陵地帶,是革命老區、移民大鎮。過去的“黑林”窮山薄嶺不見“林”,由于水源遠,水資源嚴重匱乏,土質差保水弱,對于萬畝果林來說,傳統灌溉方式不過是杯水車薪,遇到旱季,附近的池塘干涸見底,果農們更是心急如焚。“過去都是‘望天收’,村里的荒地十塊錢一畝都沒人包,村集體負債數十萬元,群眾收入微薄。”黑林鎮富林村黨總支書記紀祥亮說,那時候黑林成了遠近聞名的落后鄉鎮。

        為了徹底解決灌溉難、基礎弱的問題,幫助移民群眾引水上山入地,贛榆區充分發揮水庫移民扶持資金的牽引作用,以現代高效農業建設作為切入點,開啟園區高效節水灌溉新篇章。“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4890萬元,開展“智慧灌溉”工程建設,實現精準噴灌、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90,節水節肥30%,有效解決了3.3萬畝丘陵山區的節水灌溉問題,一年可節約人工灌溉成本上百萬元,且全部按綠色水果標準化栽培,產量提高近30%,豐收期果林每畝收入約1萬元,藍莓每公斤售價超過200元,每畝土地流轉費猛增至900元。

        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引來“金鳳凰”,多家實力雄厚的公司先后落戶黑林鎮。目前該鎮集藍莓、獼猴桃等育苗、種植、冷藏、銷售及深加工為一體的特色水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果香黑林”品牌逐漸打響。2021年,全鎮移民年收入比10年前翻了一番。從荒山野草地轉而成為全省高效節水灌溉和生態富民的標桿,這個典型的水庫移民安置鎮實現了鄉村巨變。

        南京市江寧區把脈水庫移民后扶政策新動向,秉持“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理念,依托庫區資源優勢,從市場需求入手,扶持橫溪街道產業連片發展,重點打造橫山粉絲廠、綠培基地、茶園設備等地方品牌項目,新建移民社區電商服務中心等鄉村產業孵化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十三五”期間,我省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建設較大規模工業廠房、高效農業設施、物流倉儲、電商營銷平臺、鄉村民宿等項目145個,65個水庫移民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摘帽”,移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部分超過當地平均水平。

        以水為魂,

        培育鄉村振興之基

        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我省在美麗移民鄉村建設中注重文化浸潤,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新時代水利精神,鼓勵移民人口較多的移民村建村史館、鄉賢館、水情教育館,弘揚良好家風、社會新風尚,推動文化傳承,探索建設文化村,讓文明之風吹遍鄉村沃土。

        溧陽市桂林村是天目湖鎮移民人數最多的鄉村之一,以整村推進美麗移民鄉村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當地茶葉生產、農家樂、生態旅游等業態發展,新建鄉賢館,讓人們領略自然人文風貌、品讀革命烽火故事。桂林村志愿服務蔚然成風,每年多次舉行愛水節水護水等各類培訓服務活動,有效促進了民風好轉,提升了村民愛家愛護環境的熱情。

        盱眙縣陡山村結合公共空間治理等項目的實施,在已建成的村民休閑活動廣場上布置文化墻、景觀小品、水文化長廊、宣傳畫等,古今融合,既展現了村莊歷史文化底蘊,又宣傳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民安置區鄉風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贛榆區黑林鎮大樹村大力發展“綠色林果+紅色文旅”產業,扶持藍莓、西瓜等特色林果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發展紅色旅游,通過修繕劉少奇舊居、建設村史館、開創黨員講習所、新建紅色文化民宿、提升大樹村子弟小學教學環境等項目建設,打造“一居一區一中心”新格局,盤活紅色“家底”,叫響“紅色大樹”品牌。2021年,大樹村入選中組部、財政部“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

        人才是發展的重要法寶。江蘇注重在移民隊伍中突出教育扶持,積極培育產業“帶頭人”。通過深入一線“找”、上下聯動“推”,在鄉村能人、返鄉創業者、農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中挖掘培育,及時發現有志向、有能力、有公益心、愿意帶領移民致富的優秀人才。開展移民家庭戶“三個一”活動,確保覆蓋群體“參加一次培訓、掌握一項技能、推薦一次就業”,通過提高實用技能水平,推動移民群眾就業創業從第一產業向其他產業轉移。

        新沂市以水庫移民產業發展和移民職業技能提升為導向,采取移民自主培訓、短期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教育和職業介紹等形式,先后組織700余人參加種植、設施農業、養殖、紡織服裝、農村經營管理、法律法規及電子商務實用技術等課程的學習,為移民探尋更多發展出路。

        用心用情真心關愛三峽移民,我省結合各地特色和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幫扶措施和優惠政策,多措并舉拓展移民增收渠道,解決生產生活方面困難。移民管理機構每年組織開展移民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發動移民根據自身需求積極參加各類培訓,促使移民掌握新技能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多渠道多途徑牽線搭橋,提高三峽移民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移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省水利廳副廳長王冬生說,“十四五”是實現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中長期目標的關鍵期,江蘇水利部門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全面提升美麗移民鄉村建設標準,更大力度實施產業幫扶,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和水情教育進庫區、達群眾,不斷增強移民村發展內生動力和移民自我發展能力,續寫水庫移民后扶工作新篇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草莓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手机看片福利久久| 91禁漫免费进入|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i|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三上悠亚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xxxxx日本人|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免费播放特黄特色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高清| 性按摩xxxx| 欧美一区二区激情三区| 欧美在线一级精品| 最好的中文字幕2018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免费视频| 白丝美女被羞羞视频| 九色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四虎影院免费视频| 健硕粗大猛烈浓精| 亚洲女人初试黑人巨高清| 又嫩又硬又黄又爽的视频| 台湾一级淫片完整版视频播放|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亚洲日本国产乱码va在线观看| 免费看一毛一级毛片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