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各地封控區這些便民醫療安了百姓心
新冠無情,醫護有愛。封控、半封控區內居民出不了小區,甚至下不了樓,他們一旦生了病,就醫比平時更加困難。連日來,全省各地衛健系統想方設法為他們紓困解難,暖了居民們的心。
3月20日中午,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負責人徐迎梅和護士潘靜娟正在崗位上值班,突然接到電話:“負壓救護車馬上送過來一名居家隔離、只有50天的嬰兒。孩子高熱40℃,有嗜睡、咳嗽、鼻塞等癥狀,需要立刻救治。”
放下電話,兩人即刻著手準備。孩子到達后,值班醫生劉娟為孩子查體,并采集咽拭子送檢。常州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組專家徐天敏詳細分析了孩子病情,并請兒童醫院專家前來會診。然而,嬰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為此,孩子不得不住進負壓病房隔離治療,醫護人員也穿好防護裝備進入負壓病房喂奶、喂藥,當起了臨時媽媽。經過治療,目前嬰兒體溫正常、病情平穩。
常州市鐘樓區檀香灣小區封控后,一位患者術后需要拆線。眼看著拆線時間超過了一周的時限,患者心情十分著急,便在業主群里詢問有沒有醫生愿意幫忙?常州市婦保院的副主任醫生李欣恰好也在封控區內,于是主動與社區的聯絡員取得聯系,幫助鄰居順利完成了拆線。此后,業主群內又有一位寶媽聯系到李欣,詢問能否幫她家孩子拆線。在添加微信了解病情后,李欣上門幫忙拆線。
疫情期間,癱瘓在床的失能老人外出就醫成為難題。常州市武進區91歲高齡的路徵就是其中一位,因失能癱瘓,長期留置的導尿管需要定期更換和膀胱護理,平日里每次外出就醫都非常費力,碰到疫情就更難了。3月16日,老先生所在區的閔市家庭醫生團隊得知這一難題后,委托陶小亞醫生上門為老人更換導尿管,并進行核酸采樣檢測,解決了老人的難題。
為解決封控區居民就醫問題,南京市秦淮區衛健委派遣24小時輪值醫護小組,提供駐點醫療服務。3月22日凌晨,朗詩熙園居民李先生突然心臟不適,胸痛并伴呼吸急促。接到求助電話后,當值的淮海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田玉青連襪子都沒來得及穿,飛速趕到患者身邊,初步診斷病人為心梗。他緊急聯系了120救護車,最終病人轉危為安。田玉青介紹,封控區內的群眾,特別是獨居老人、殘疾人、行動不便人員、孕產婦、血透患者、腫瘤患者、慢性病患者,是他們提供診療服務的重要對象。在封控區,患者的焦慮情緒更容易蔓延,安撫患者的情緒,即時答疑解惑同抗擊疫情同樣重要。
疫情期間,許多居民在家中逗留時間延長,與寵物親昵的機會也比平時多了許多,寵物抓、咬傷的病例明顯增多。揚州市衛健委為滿足健康碼“黃碼”居民狂犬、破傷風疫苗接種需要,專門安排了9個狂犬、破傷風疫苗接種點方便百姓接種。蘇州市綜合考慮醫療機構區域布局、服務人口、服務能力和交通便捷程度等情況,設置了普通、危急重癥、兒童、血透、孕產婦、腫瘤化療等“黃碼”人員定點醫院11家,專門接診封控區、管控區居民及“黃碼”市民,保障其就醫需求,同時設置“黃碼”人員專用核酸采樣點55家、專用發熱門診8家。連云港市近日專門協調醫療單位、公安、120、公交公司等各系統力量,將各區縣的康復待出院病人安全轉運回家。南通市還開通了12條抗擊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對居家隔離的居民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