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路橋創新農田灌溉用水可視化監管
近日,經多部門協同處置及連續7天實地觀察后,觸發黃色預警的“橋頭新星村”點位周邊農作物生長未見明顯異常。這是自2022年4月底臺州市路橋區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監管系統(“碧水繞田”應用場景)試運行以來,該區成功處置的第二例農灌水水質監測黃色預警。
“系統通過構建一套全省創新的農灌水水質監測預警處置體系,實現對農田用水從實時監控、風險預警、溯源分析到協同處置的閉環管理,推動農灌水監管走向‘整體智治’。”臺州市生態環境局路橋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國玉說,接下來還將進一步研究農業種植灌溉退水對水環境質量的影響,建立灌溉用水、農田退水到地表水的全過程監管網絡。
據悉,為加強農田灌溉用水監管和安全保障,臺州市生態環境局路橋分局牽頭開展了路橋區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監管數字化改革工作。2021年6月,該項目納入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試點。
從田間到指尖,這套系統是如何利用物聯感知技術和數字化手段,多跨協同打通數據共享?
據悉,綜合考慮農田和河道水系分布情況后,該系統接入了路橋20個地表水站點及兩個新建的地下水在線監測站點數據,實時監測氨氮、總磷等各項水質指標。其中,6個水質風險較大的點位還增設監測因子,并落實人工補充監測。
這些點位數據通過無線傳輸,在后臺整合形成監管一張圖、水量監控、水質監管、水質預警、風險協同處置、日常巡查管理等六大模塊,貫通“浙里辦”“浙政釘”兩大平臺,實現數據與任務在主管部門、屬地部門和社會公眾間的互通流轉。
多跨場景的功能,提升了監管效能,農戶打開“浙里辦”APP搜索“碧水繞田”應用場景,即可實時了解農灌水水質監測情況。
“根據制定的預警規則,如果每4小時監測一次的數據連續5次異常,就會觸發預警。其中,紅色預警需采取應急措施,黃色預警意味著需采取防范措施?!迸_州市生態環境局路橋分局綜合科自然生態負責人鄭景敏說,依托該系統可以清晰地了解預警點位、預警指標及具體作物種類等情況,并將這些信息推送給相關部門進行協同處置,處置結果反饋回來后形成閉環管理。
前端感知設備的正常運行,是保障農灌水監管走向“整體智治”的基礎。近日,路橋區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監管系統承建單位項目負責人仇珍珍,對“新市變電站”等點位的管路有無堵塞或破損、采水泵運行等情況進行一一檢查,“比如靠海邊,水中的鈣鎂離子濃度較高,很容易結垢影響監測準確性,因此都要定期來檢查處理?!?/p>
據悉,該系統自試運行以來的兩次黃色預警,均為“橋頭新星村”點位的藍綠藻濃度異常。仇珍珍說,一方面是由于該點位的藍綠藻濃度相對較高,另一方面該系統作為農灌水水質監測預警處置創新項目,在應用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探索、累積經驗,結合實際監測情況適時調整預警規則,以提高預警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據悉,截至目前,該系統已設置預警規則26項,接入地表水水質監測數據2752條、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286條、取水口基礎數據383條、灌溉用水量統計數據133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