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云岡石窟“云”上游(解碼·文化數字化)

      發布時間:2022-06-22 11:2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工作人員在云岡石窟第一窟修復墻體。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攝

        核心閱讀

        采集信息數據、制作洞窟的可移動3D打印復制版本、編撰《云岡石窟全集》……近年來,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云岡石窟的保護從“粗獷”到“精準”,也實現了文物保護與文化研究的“齊頭并進”,讓更多人有機會領略云岡石窟的魅力。

        出山西大同城區,一路向西,來到武周山南麓,氣勢恢弘的云岡石窟就矗立于此。云岡石窟開鑿于北魏時期,以其形態多姿、色彩艷麗、形象壯美而聞名于世,堪稱我國古代建筑與雕刻史上的巔峰之作。

        1500多個春秋的時間跨度,云岡石窟飽經滄桑。風化,是不可移動的石質文物保護難以解決的世界性難題。作為石窟藝術的瑰寶,云岡石窟該如何有效應對風化的影響,讓其保存得更為長久?

        高精度信息采集,保護從“粗獷”到“精準”

        走進云岡石窟,幾個工作人員正忙著對一處洞窟進行近景攝影測量、影像數據采集;洞窟里,高像素數碼相機、站式掃描儀、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儀器正在采集各類數據。

        “云岡石窟的保存環境是開放式的,不可能隔絕與外界的水汽交換,這給石窟和雕像留下了千年的印記,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傷痕。”云岡研究院黨委書記張焯說,“當前,我們正在對云岡石窟進行的數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將為云岡石窟的長久保護提供重要支撐。”

        云岡研究院文物保護修復研究室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對云岡石窟進行信息數據采集的過程中,會發現石窟和雕像的細微損傷和潛在風險,有助于及時進行修復和排除。之后,還將對采集到的高精度數據和信息進行數字化技術處理,在數據庫中“還原”云岡石窟,為石窟保護、修復乃至重建提供強大的數據和形象支撐。

        工作人員坦言,云岡石窟有大小造像5.9萬余尊,因其體型巨大、結構復雜、雕刻精美,造成采集的數據量巨大,數字化處理的時間較長。這意味著,完成云岡石窟的全部數據采集、數字化處理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正在進行的數字化工作,是實現云岡石窟的信息精確、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的基礎性工程。”張焯介紹,“目前,整個云岡石窟的數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已完成1/3。”

        近年來,云岡石窟先后實施了保護維修、洞窟調查、監測系統建設、防水工程、文物數字化采集、3D打印等項目。而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云岡石窟的保護從“粗獷”到“精準”,也實現了文物保護與文化研究的齊頭并進。

        石窟藝術走上“云端”,探索展陳和保護方式

        云岡石窟的第十二窟內有數十件樂伎、樂器雕刻,有“音樂窟”的美譽,廣受國內外各界的關注。

        浙江大學與云岡石窟研究院合作,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音樂窟”進行高保真三維數字化數據采集,再用3D打印技術,1∶1精準復制,讓“音樂窟”成功“分身”,生動“再現”。同時,創新性地采用積木式的復制、組裝方式,方便運輸、移動、組裝,讓“音樂窟”真正能“動起來、走出去”。

        云岡石窟以洞窟數字化為基礎,對典型洞窟數字化建模與三維信息系統構建項目、數字化采集項目等先后實施完成。目前,云岡研究院與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合作,利用3D打印技術,已成功完成對第三、第十二、第十八窟的等比例復制。其中第三、第十八窟的復制窟分別放置在山東青島文化傳媒廣場和北京建筑大學,成為云岡對外宣傳的地標建筑;第十二窟實現了可拆裝和運輸,目前已完成浙江大學、上海寶龍美術館兩站展覽,今年將在深圳展出。

        云岡研究院數字化保護中心主任寧波介紹:“云岡石窟的分體3D打印、積木式安裝,開創了超大體量文物等大比例復制的世界先例,在探索將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可移動展示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云岡石窟走出中國、走向世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云岡研究院數字化保護中心展廳,戴上VR體驗設備,一座座石窟、一尊尊雕像真實地呈現在游客眼前,讓人們感受到數字云岡石窟的恢弘和精彩。

        同時,發揮數字化技術在文物保護傳承中的優勢,云岡石窟運用VR、數字化等高科技手段,讓文化遺產從現場延伸到了線上,歷經千年的石窟藝術走上“云端”、走向世界。原本不可移動的石窟藝術在數字化時代,以“年輕”的呈現方式“活起來、動起來”。

        “云岡石窟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在文物保護和展示上深入地延伸、拓展。”張焯認為,“不但對云岡石窟的保護起到了‘抗衰老’作用,也讓云岡石窟真正‘活起來、走出去’。”

        發展“云岡學”,推動相關研究縱深發展

        在云岡研究院的圖書館,陳列著一套“大書”——20卷本《云岡石窟全集》。這部歷時7年編撰的巨著廣泛吸收中外造像藝術精華,代表著國內對云岡石窟研究的最高水平。“這套書對云岡石窟研究的全面性、科學性、系統性已經居于領先地位,是走進云岡、認知云岡、研究云岡的一部‘寶典’。”參與編撰的張焯介紹。

        近年來,云岡石窟研究院在文物、考古、建筑、歷史及維修保護和生態保護等方面有步驟地開展了全方位研究,并陸續出版了《云岡石窟編年史》《云岡石窟辭典》等多部著作,推動云岡石窟的文化研究向縱深發展,為云岡石窟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撐。

        2020年9月9日,山西大同大學云岡學學院和云岡文化生態研究院正式揭牌;今年,云岡研究院與北京大學、山西大學等合作,重點開展“平城與北魏絲綢之路”“北魏平城時代的民族融合”“云岡石窟的東西方藝術特征”等課題研究。

        “構建和發展‘云岡學’,充分發掘云岡石窟的文化意義、內涵,對云岡石窟文化價值的弘揚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張焯說。他認為,建設“云岡學”,是為深入研究云岡石窟的文化內涵找到一把“鑰匙”,讓人們更好讀懂云岡石窟的歷史,領略和傳承云岡石窟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2日 15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どきどき小房东| 日本在线色视频| 亚洲av综合av一区| 欧美精品色视频| 偷拍区小说区图片区另类呻吟|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91免费播放人人爽人人快乐|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夜夜躁 |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激情小说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剧场1000| 花季传媒下载免费安装app|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欧美性受xxxx|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免费污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大陆|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992人人tv|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eeuss影院www新天堂| 女人扒开腿让男生桶爽动漫|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 免费看黄的网页|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色多多视频免费网站下载| 国产丰满老熟女重口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