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博物館增量提質
不久前,浙江首批56家鄉村博物館名單公布。建德市浙大西遷舊址紀念館、溫嶺市海洋民俗館、武義縣婺瓷展示館……這些鄉村博物館或以當地歷史文化為主題,或深度挖掘非遺文化,特色鮮明,吸引許多游客前去“打卡”。
鄉村博物館是展示、傳播、收藏和傳承地域歷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鄉村生產生活等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鄉村博物館在農村地區興起,催生出“博物館+傳承”“博物館+文創”“博物館+研學”等發展形態。比如,浙江瑞安市陶山甌窯青瓷博物館和非遺傳承人合作,做大了文化品牌,促進了穩定增收;山東昌邑市柳疃絲綢文化博物館依托自有資源開發研學課程,有利于科普農耕文化、培育勞動精神。打造鄉村博物館沒有統一模板,在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上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才能形成獨特優勢,避免“千館一面”。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以鄉村博物館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其增量提質,打造更多“小而精”“小而美”的鄉村博物館,使之既留住文化根脈、承載鄉愁,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必定能進一步激活鄉村博物館的功能,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文化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