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人文知識遺產增添華彩樂章
“‘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寫入黨代會報告,成為未來首都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深受鼓舞,備感振奮?!贝韴F會議上,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何明代表興奮地說。
何明介紹,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后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決定依托首都體育學院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在延慶規劃建設新校區。
2021年,經國際奧委會授權、中編辦批復,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正式揭牌,成為世界上第三所由國家政府決定成立的國際奧林匹克學院,也成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第一個人文知識遺產。
何明說,近年來,首都體育學院一方面全力參與服務冬奧籌備舉辦工作,成立冰雪運動學院進行人才培養,承擔科技冬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參與撰寫官方報告,記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經驗與主要成果,并承擔起國內技術官員、開閉幕式表演、體育專項志愿者、OBS轉播項目和體育展演展示等任務。
一方面緊緊把握重大歷史機遇,以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為契機,全面深化綜合改革,不斷強化辦學特色,積極拓展辦學資源?!叭缃瘢瑢W校的整體發展格局已發生深刻變化,連續兩年穩居全國體育類院校第三。可以說,實現了服務冬奧籌備舉辦和自身發展建設雙豐收,為后冬奧時代站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p>
黨代會報告提出,扎實做好后冬奧文章,充分用好物質、文化和人才遺產,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因勢而生。”何明表示,待延慶新校區建成后,將為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的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
“未來,我們將貫徹落實好市黨代會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做好可持續發展和遺產繼承各項工作,將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建設成為中華體育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融合傳播的重要載體,全球奧林匹克研究和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以及全球領先的奧林匹克運動科技創新中心和引領奧林匹克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高地?!焙蚊髡f。
代表風采
陳海妮代表:
為首都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本報記者 牛偉坤
“我是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的本科畢業生陳海妮,很快將去北京師范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能夠當選為黨代表,我感到無比榮幸,同時也感受到了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痹诮逃の到y代表團里,21歲的陳海妮是最年輕的黨代表。00后的她積極舉手發言,暢談首都發展中的青春力量。
陳海妮說,北京這幾年大事多、喜事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奧會,每一件都鼓舞人心。作為一名首都大學生,這些大事就發生在她身邊,令她備感幸運。更讓陳海妮感到自豪的是,她還成為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參與者。去年年底,北京2022年冬奧會志愿者招募消息一傳開,她就第一時間報了名,經過層層篩選、多次面試,最終成為了一名冬奧組委總部的志愿者,負責志愿者的管理保障。從志愿者上崗排班信息的統計,到志愿者之家的設計,再到志愿者集體生日會等各項主題活動的策劃……5個多月里,她努力當好志愿者的“服務生”。由于出色的表現,她還獲得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
這樣的經歷也讓她對黨代會報告中提到的“扎實做好后冬奧文章”“充分挖掘利用冬奧文化資源,講好中國故事”,格外有感觸?!皬倪@次志愿經歷中,我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使命和魅力,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蓬勃發展,更感受到一種志愿的力量和00后青年人的力量。”她說,對于大學生來說,這也是一場最生動的實踐思政課。“今后,我也將繼續積極參與到各項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中去,奮斗在服務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活動的一線,成為大思政課的學習者、踐行者和修行者,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分享自己的志愿故事,傳遞、發揚志愿精神,帶動更多的大學生一起在實踐中增長才干?!?/p>
此次參會也帶給了陳海妮更多的思考?!拔铱偸侨滩蛔〉叵耄覀冞@一代對于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是什么呢?”答案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更加清晰?!拔覍⒈3帧幸环譄?,發一分光’的初心,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用奮斗詮釋青年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為首都發展、黨和國家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本報記者 蔡代征攝
王丹代表:
科技助力提升農產品保供增質
本報記者 朱松梅
“黨代會報告多次提到鄉村振興,作為一名農業科研一線的代表,我備受激勵。”王丹代表說。她在市農林科學院工作,長期從事農產品加工方向的研究。認真翻閱黨代會報告,尤其是反復研讀“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相關部分后,王丹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對“三農”工作的重要部署,“黨代會報告對鄉村振興推進取得的成就和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做了客觀總結及精準分析?!?/p>
“黨代會報告中還多次提到科技創新,也提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需求。這些都為農業領域的發展指引了方向?!蓖醯ふf,科技攻關對于農產品保供增質具有重大作用。以蔬菜為例,北京年蔬菜消費達1000萬噸,其中很大一部分要靠外埠供應,長距離運輸會導致15%到40%的損耗。她所在的市農林科學院近年來開展了科研攻關,研發了不同的蔬菜預冷方法,有效降低了運輸損耗,為首都保供作出了貢獻。
科技創新將在鄉村振興、糧食安全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包h代會報告中提到,未來五年將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打造‘種業之都’。我和同事們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一份力。”王丹說,北京屬于“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要靠科技創新突破空間上的限制,“我會把黨代會的精神帶回基層,我們一線科研人員也會圍繞農業科研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繼續進行攻關,為首都的鄉村振興和農業高科技作出更大貢獻?!?/p>
王北星代表:
后冬奧時代場館迎來靚麗轉身
本報記者 王廣燕
“這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扎實做好后冬奧文章’‘落實場館賽后利用計劃’,大家確實也很關心場館的賽后利用話題。”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速度滑冰項目競賽主任王北星代表,全程見證了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建設。她表示,國家速滑館開館在即,將集合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等多種功能,更好地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努力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窗口和展示中國冰雪運動的亮麗名片。
王北星曾是中國女子速度滑冰領軍人物,2014年索契冬奧會后,王北星退役并逐步向競賽組織工作轉型。她說:“過去的幾年里,我不僅親眼見證了冬奧場館從無到有,也看到大大小小的冰場在商場、學校中出現。有的社區在沒有真冰真雪的條件下,辦起了旱地滑冰、旱地冰球等運動場地,借助仿真的形式讓市民對冰雪運動產生興趣,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更高了。”
黨代會報告中還提到,“大力發展冰雪產業,帶動更多市民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在過去幾年,王北星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冬奧會宣講團成員,她多次來到中小學校園,向孩子們傳播冰雪運動知識和奧林匹克文化。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后,她加入北京奧運城市促進發展中心,繼續組織群眾體育活動,推動體育運動在中小學生中的普及,弘揚奧林匹克文化和北京冬奧精神?!拔覍l揮自己的專業所長,為體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蓖醣毙钦f。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楊蘭英代表:
高品質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越織越密
本報記者 王廣燕
“聽到報告里特別提到‘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建設書香京城,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我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務受到高度的重視?!蓖ㄖ輩^圖書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楊蘭英代表說道,近年來書香北京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首都高品質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越織越密,“我們圖書館工作者見證了許多發展和變化。”
楊蘭英介紹,隨著北京市四級公共圖書館網絡建設不斷完善,作為市公共圖書館網絡建設的重要節點,通州區圖書館的高質量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去年年末,通州區如期完成了新增的5個街道、鄉鎮級分館的建設,截至目前,在區級圖書館之下建成了22個街道、鄉鎮級圖書館分館,573個社區村級圖書室。通州區圖書館同時也在全力推進總分館建設。
不光是各級圖書館的全覆蓋,不同點位圖書館的連接也走向了開放共享,館際通借通還讓市民借書、還書更加便利。楊蘭英介紹,從2018年起,首都圖書館和各區級圖書館實現了預約借書功能,市民想借書,登錄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一卡通的資源檢索平臺,看到這本書在哪個館,就可以發出借閱申請。市民在其他區的圖書館借書,回到通州區后,也可以就近還到通州區圖書館。通州區圖書館還與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圖書館簽訂了合作共建的框架協議,推進合作交流。
“黨代會報告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更加有信心推動書香北京建設向縱深發展,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睏钐m英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廣泛開展多元化、綜合性的讀者活動;還要持續優化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將24小時不打烊的智能文化空間更多地帶到百姓的身邊,不斷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