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黨建聚合力” 兩新組織見實效|天心區: “紅色之家”為快遞外賣小哥筑起溫暖的家
編者按:2021年以來,長沙市深入實施“黨建聚合力”工程,大力推進黨建“六大行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市兩新組織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強基礎、增活力、促保障,充分發揮了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持續聚合起長沙兩新組織內外發展合力。現推出《長沙“黨建聚合力” 兩新組織見實效》系列報道,從產業鏈黨建、樓宇商圈黨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等兩新組織黨建的“紅色樣本”中,展示長沙黨建引領聚合力、實干擔當謀發展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快遞物流、外賣送餐等新業態經濟迅猛發展,衍生出一大批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他們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商圈樓宇,成為服務市民生活、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讓這些“新市民”提供便民服務的同時,感受城市溫暖,參與基層治理,長沙天心區率先作出了有益探索。自2021年以來,天心區深入實施“黨建聚合力”工程,進一步加強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領和關心關愛,按照“就近、便利、實用、長效”的原則,在全省率先建立25個“紅色之家”,為快遞外賣小哥筑起溫暖的家。
一是聚合資源,破解“怎么建”難題。對活躍在商圈附近的快遞外賣小哥開展了選址及需求問卷調查,結合實際,統籌全區區域化黨建各項資源,提質社區、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站)、“戶外勞動者之家”“樓宇商圈服務站”“流動黨員之家”等現有陣地,整合街道兩新綜合黨委、非公企業及社會組織、快遞外賣平臺等力量,有序推進“紅色之家”建設。堅持“組織聯建、陣地聯享、網格聯片、部門聯動、資源聯合”的五項機制,實行聯動管理,在“紅色之家”派駐黨務、政務、法律、社保等八大管家,確保“紅色之家”有效管理運轉,根據運轉情況綜合評定星級,目前已評定五星站點3個,四星站點5個,三星站點17個,形成比質量、比服務、比成效的良好氛圍。通過采取“龍頭領建、平臺統建、派員幫建”等方式,建成了“紅色之家”楚湘站流動黨員黨支部、美團長沙天鴻黨支部、餓了么長沙藍騎士黨支部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組織6個。同時,打造“紅色之家”線上互動平臺,實時更新公布“紅色之家”站點地圖,面向社會公示“紅色之家”開放情況,有效提高陣地使用率,實現陣地資源共享。
二是量身定制,打造“心坎上”服務。以快遞外賣小哥需求為導向,緊貼實際精準服務。“紅色之家”集“黨員之家、服務之家、便利之家、護航之家、學習之家”五位一體,按照“五個有”“六個一”標準完善配套設施及服務,即“有統一標識、有合理布局、有管理制度、有完備設施、有服務功能”,“一套桌椅、一臺微波爐、一臺飲水機、一套冷暖電器、一個應急藥箱、一處手機充電區”,有條件的站點增設了冰箱、沙發、電動車充電樁、室內廁所等設施,著力解決小哥休息難、充電難、如廁難、參加活動難等現實問題。“紅色之家”提供菜單式服務模式,實現看“菜”點“單”,為快遞外賣小哥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定制提供黨的建設、思想引領、生活補給、健康守護等海量、免費、全天候的服務類型,完善錯時服務機制,實現24小時服務不打烊。組織開展了“就在長沙過大年”“等你吃碗熱湯圓”“春暖花開 與愛同行”等主題活動31場次,實時發布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信息,開展“回家打卡,為家護航”主題活動,今年以來,500余名小哥回“家”認門,61名困難小哥受到組織的關懷慰問,各站點累計服務小哥4800人次。
三是引導激勵,發揮“主人翁”作用。啟動黨組織“紅色引擎”,激活黨員“紅色細胞”,充分發揮紅色陣地的堡壘和港灣作用,有效激活快遞外賣小哥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源頭活水”“民情前哨”作用,以主人翁角色參與城市基層治理。在小哥之中尋找“意見領袖”,邀請擔任“紅色之家”輪值家長,發動社區直管黨員及群團組織志愿者參與進來,倡導“紅色之家”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與此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完善站點運營管理制度、流動黨員報到制度、積分兌換制度、“小哥”公約等制度機制,依托“紅色之家”引導小哥以民情聯絡、文化弘揚等形式,積極投身城市管理、治安防控、消防安全、文明創建等志愿服務,推進德治、法治、自治建設。149名小哥“民情聯絡員”組建“小哥”先鋒隊、巡查隊、服務隊,反饋并解決一線問題27個,“小哥”融入了城市發展,基層治理也注入了新的動力。
“紅色之家真的很溫暖騎手的心,真好!”“長沙是我家,紅色之家是我家!”“幸福快樂,共分此樂。”……這是快遞外賣小哥們在“紅色之家”留言墻上寫下的“紙言片語”。“紅色之家”讓快遞外賣小哥享受到了完善的服務,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暖,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目前,長沙正在全市范圍內布局建設104個快遞外賣小哥“紅色之家”、16個貨車司機“紅色之家”、8個新就業群體協會“紅色之家”,著力打造新就業群體的黨員之家、服務之家、溫馨之家,構筑“紅色之家”矩陣圖,讓全市40余萬新就業群體心中有“家”、隨時回“家”。(謝超、李蔓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