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義: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留義社區建立150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村史館”,緊貼群眾需求,設置“義”學課堂、“義”動空間等功能室;
永安社區針對轄區進城務工人員多,打造“創業聯盟”,定期組織培訓、公布用人崗位信息,幫助解決居民就業問題;
方泰東社區結合“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高標準打造養老服務中心;
……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山西省委確定2022年為“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年”。省委書記林武指出,要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為牽引,在建強戰斗堡壘上持續發力,促進各方面工作提質增效,更好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更好地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孝義市委確立了推進“十大行動”、深化“五項改革”的“10+5”工作舉措,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制度化保障,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7月29日,呂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孝義市委書記劉世慶以普通黨員身份,向崇文街道崇北社區報到。據介紹,該社區不斷推動在職黨員在社區主動亮身份、作表率、受監督,助力社區“微治理”,在職黨員350名已全部向社區報到。
黨建引領,力量下沉
“一枝一葉總關情”。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群眾生活怎么樣,干部狀態怎么樣,都能在這方天地里看到端倪。
德尚小區建于2007年,設施老舊,一直以來都是二次水箱供水,由于水塔蓄水供水安全隱患多,如何保證業主用水水質,成為了小區居民一直放心不下的事。
“4月28號我們集體開會的主要議題就是關于‘居民飲用水’的問題。黨支部和業主委員會商討,物業也參與進來,開會一致通過把二次儲存供水換成直供水,需要造價15萬左右。”小區黨支部委員、業主委員會委員王瑋瓊介紹,計劃在2個月完成的事,實際落實僅用了1個月。
管理的高效得益于黨建引領下的小區治理。堅持黨建引領,激活基層治理“動力源”,用黨建這枚“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
要發揮黨建帶動作用,需推動工作聯做、資源聯享、難題聯解,建立簡約高效、執行有力的基層治理工作機制。呂梁市委書記孫大軍在德尚小區調研時強調,要堅持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不動搖,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團結帶領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核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
德尚小區選舉產生了由在職黨員、退休黨員、農村黨員、物業黨員等不同類別黨員共同組成的小區黨支部,推行小區黨組織書記和業委會主任“一肩挑”,黨組織委員與業委會委員交叉任職,業委會委員中黨員比例達到71.4%。業委會、物業企業、網格體系三方融合,黨群工作日、問題征集、懇談會、收支公示、半年評議五項制度,以及“十分鐘響應”等七項服務,“一二三五七”治理體系推動小區治理同頻共振。
投資9余萬元將廢舊倉庫改建為黨群服務站,投資20余萬元新建群眾娛樂休閑場所2個,配備健身器材9處,小區綠化率提升到75%以上……為了辦好居民的小事小情,在小區黨支部引領下,共開展“三方懇談”10余次,協調處理各類日常事務60余項。
“小區黨支部是核心,是靈魂,營造出‘小區事務大家評’‘小區管理大家議’‘小區決策大家定’的和諧氛圍。”小區黨支部成員劉保平表示,只有建強 “紅色隊伍”才能激活服務居民的紅色細胞。
在孝義,313個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駐地街道、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在加強日常聯系對接的同時,通過每月1次的兼職委員例會,讓共建雙方互相提供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互相認領服務項目,推動實現共駐共建、共治共享,1100余名離退休干部黨員在居住地就近活動、發揮作用。
此外,依托“孝義黨建”微信公眾號,該市開發“黨員到社區”小程序,推動7000余名黨員進社區報到,納入網格(小區)黨組織管理,開展崗位服務、認領服務工作,在居住地亮身份、作表率、強服務、受監督。涌現出翠峰苑社區“樂幫志愿服務團”等黨組織品牌和“社區里的檢察官”郭志萍、“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張英華等黨員典型。
“四季有綠、三季有花,還有游樂設施,打掃得干凈,住得也舒適。”閑暇時間,居民孔繁凱總會帶著小孫子在大院嬉戲玩耍。
黨員帶頭,共建共享
仲夏時節,行走在孝義市高陽鎮仁義村的大街小巷,山楂樹、矮櫻、海棠、灌木等樹種參差錯落,進村的“公共廁所”在綠蔭掩映下顯得格外入眼。
和路過的村民郭金生搭話,他指著這座村子里唯一的“旅客廁所”,炫耀地說道:“不只是旅游廁所,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可以說翻天覆地,我們村每家每戶都安上了沖水馬桶,和城里不差甚。”
泥土路變油路,安裝太陽能路燈,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天然氣;利用流轉土地組織村民大面積種植高粱,土地收益比過去種植玉米翻了兩番;招商引資,種植經濟效益更高的蘆筍,土地收益從原來的每畝600元提高到3000元……村容村貌徹底改觀,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全部由村里負擔,逢年過節還有福利,有活兒干、有錢賺,日子怎能不舒心。
談起村里的變化,大家都說怎么能少得了我們的“付書記”。村民口中的“付書記”就是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付建文。
無論是社區治理,還是鄉村振興,都離不開“頭雁”發揮作用。做了14年的當家人,贏得大家的口碑,一路走來,付建文熟諳,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你記在心里。
“遇事要經常與群眾商量,群眾滿意的馬上就辦,一定要辦好;群眾暫時不理解的,要加強教育疏導,等群眾覺悟跟上了、思想開放了,再放手去辦。”付建文說:“我做出的每一個決策、上馬的每一個項目,都要公開透明,大家不懂的,我就慢慢說,讓大家慢慢看,等大家理解了,事兒就好辦了。”此外,付建文還經常外出學習取經,拓寬發展思路,一手抓村容村貌的改善、建設美麗鄉村,一手抓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帶領村民擁抱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
育強村級黨組織書記這支“頭雁”隊伍,需要拓寬視野、轉變觀念,一方面要注重傳幫帶,讓新生力量盡快融入、盡快成長,另一方面吸納更多新鮮血液加入隊伍。
孝義強化落實“鄉村振興萬人計劃”,在2021年度招聘的100名大學生到村(社區)報到上崗、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又發布了2022年招聘公告,招聘110名大學畢業生;推動每個村每2年至少發展一名黨員,每個鄉鎮(街道)每年新發展農村黨員35歲以下的不低于60%;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動態管理,制定《發展黨員全程記實手冊》,對入黨人員信息、入黨程序步驟及審核考察、履責情況等如實記錄,做到一人一檔、一事一記、一步一審。
在孝義,越來越多鄉村干部在產業發展、社區管理、鄉村治理等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
協調各方,優化服務
有模范引領,還需凝聚各方合力。面對更加多元的訴求,僅靠社區“單打獨斗”,很難將問題妥善解決。在這種背景下,有的地方引入專業社會服務機構,拓寬社區服務范疇。
“社區的工作人員經常入戶,讓我感到特別暖心。去年還組織我們老同志集體觀看了《長津湖》,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家住孝義市永泰花園的陳奶奶高興地說。
陳奶奶小區所在的方泰東社區有近5000戶居民,其中老年人占比近1/3。根據這一特點,社區將為養老服務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整合社區多方資源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
“在為老服務中,我們主要采取兩種形式:把他們‘請出來’,動員那些能自理的、身體比較好的老年人到社區參加活動,我們歌詠隊指揮的老師今年就已經92歲了;二是‘住進來’,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改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針對老年人打造了老年餐廳以及全托等服務,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方泰東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文新華介紹說,老年餐廳也對外營業的,10塊錢就能吃飽吃好,努力解決養老服務“一碗湯的距離”問題。
“母親今年90歲了,有點腰椎間盤突出,理療是免費的,吃飯在餐廳,就連剪指甲、理發、洗衣服這樣的小事都有人管,一個月費用只有1500元。”王琴的母親近幾天剛剛辦理了入住手續,“子女都忙,她一個人在家最主要的是孤獨,在這里可以玩玩牌、唱唱歌,都是同齡人,大家也好交流。”
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堅持打造“養老+康復養生”服務模式,與孝義市第二中醫院合作,由專業醫療團隊入駐,提供康復訓練、醫療護理、診療等服務。同時,引入智能報警呼叫終端,為居家老人提供緊急援助,
“現在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基礎性疾病,除了營養要均衡,就是叮囑他們按時吃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中心聘請專/兼職人員陪老年人談心、做家務,每天按時給他們測血壓、血糖,隨時了解身體狀況。
民生無小事,永安社區組建了“創業聯盟”志愿服務隊,摸排統計失業人員的工作技能和就業意愿,建立就業創業服務工作臺賬,開展免費創業培訓、發放創業生產設備等;新義街道、社區兩級吸納轄區內80余個駐區單位、140余個包聯單位為黨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開展基層黨建聯抓等“五聯”活動,舉辦理論講座30余場,文藝演出10余場,救助各類困難人群200余人次……
在孝義,34名市級領導包聯16個鄉鎮(街道),延伸包聯20個軟弱渙散村(社區)、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針對軟弱渙散黨組織,建立“市級領導包聯指導、鄉鎮書記蹲點推進、市直單位結對共建、工作隊駐村幫扶、先進支部引領帶動”五位一體整治機制,合力攻堅解決突出問題。
春華秋實,不負耕耘;征途漫漫,奮斗不息。孝義讓基層治理更有活力更富成效,在全方位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奮力描繪基層治理新藍圖。(趙芳、張世川、邢東,圖片由孝義市委宣傳部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