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各地建設人才公寓或青年驛站 打造引才留才“第一站”
近年來,為聚力解決青年就業難、異地求職青年階段性住房難,全省各地紛紛建設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人才公寓或青年驛站,打造引才留才“第一站”,提升城市吸引力。
眼下,暑期求職熱度未減,一年一度的秋招又近在眼前,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來到江蘇就業創業,初來乍到,在哪里落腳?如何找到歸屬感?各地人才公寓和驛站又有哪些新面貌?記者進行了探訪。
“一間房”成為城市“加分項”
7月中旬,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畢業生葛良瑞收到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的入職通知。異國求學期間,租房不是件省心事。如今面對心儀崗位,她卻感到有些糾結:要不要再孤身去陌生城市打拼——“一室一廳的房子,交通稍微便利點,月租金沒有1500元肯定租不下來。”“小區物業怎么樣?安全有沒有保障?”“剛走上工作崗位,父母又不在身邊,我最看重生活便利性。”葛良瑞告訴記者。
在與多位青年人才交流過程中,記者感受到,葛良瑞的“糾結”并非個例,絕大多數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都很注重租房性價比以及居住歸屬感。在這場城市和人才的“雙向選擇”中,“一間房”愈發成為人才青睞城市的“加分項”。
決定入職前,葛良瑞在公司HR推薦下,在“我的南京”APP人才服務專區提交申請,不到2個工作日,審批通過。7月25日,她帶著行李走進“海智灣·江寧”人才公寓,在管家熱情接待下,幾分鐘便辦理好入住手續。“住在這里非常安心,而且3個月內租金全免,其間每月還能獲得3000元研習補貼,南京對青年人才的關愛超乎我的期待。”葛良瑞說。
7月1日,東南大學碩士畢業生田如鵬從河南老家來到蘇州參加面試,在手機上操作僅4分鐘,就訂好了位于相城區木蓮莊大酒店的青年人才驛站。“驛站就在高鐵附近,步行5分鐘即達,干凈寬敞、設施齊全。”田如鵬說,房間里擺放著蘇州人才政策小紅書、《青年辦事一本通》等資料,小到補貼申請,大到購房手續,都有詳細介紹。“仔細看了幾遍后,我已經開始暢想留在蘇州工作后的生活了。”
今年上半年,蘇州已累計提供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11.8萬個,開發青年就業見習崗位超1萬個。為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蘇州面向求職期內有短期過渡需求的青年人才,擴大人才驛站覆蓋面,提供最長14天免費住宿,目前全市已建成人才驛站站點57家,覆蓋8個縣(市、區),共提供房間607間、床位971個。
“我們采用酒店合作模式和人才公寓合作模式,選擇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點位設置了一批人才驛站。”共青團相城區委書記李婧祎告訴記者,在人才驛站這樣的“暖心第一站”里,人才能享受到的遠不止住宿服務,還有就業創業咨詢、人才政策解讀、城市線路體驗等全鏈條服務。“我們會不定期舉辦一些推介活動,把崗位資源送進驛站。”李婧祎說,相城區11家人才驛站已和一家智能車聯網企業達成合作,入住求職青年將持試乘券免費乘車面試。
協力構建人才服務生態圈
常高新·漫柏未來人才社區,是王悅和李慧敏在常州的第一個“家”,前不久她們入職常州合全藥業,以1200元的月租金,入住一套小戶型。“不僅租金實惠,社保繳納滿半年后,每月還能領到500元住房補貼和300元生活補貼。不用特別申請,系統通過比對識別后,會自動按月將補貼打入社保卡。”王悅說。
在漫柏未來人才社區,有一個年輕追夢群體。住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才占比約60%、碩博海歸等高層次人才占比約10%。截至7月,該社區已建成運營人才公寓2286間,入住2137間,出租率高達93.5%,全面投運后可入住8000名各類人才。
這樣的人才社區,單一的居住功能顯然無法滿足人才需求。去年,在常州市委組織部牽頭下,常高新集團和漫柏集團共投共建,通過政企合作、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公寓的運營管理水平,一個極具現代化理念的人才服務生態圈躍然而出。
如今,住戶足不出街便可在秋白書苑、健身房、瑜伽館、桌游室內組建興趣社團,在創意園、孵化器、路演廳內展開“頭腦風暴”。社區內引入創業孵化、人力資源服務、法務財務咨詢、傳媒推廣等眾創空間載體,還有多種餐飲業態、時尚潮流酒吧,全方位滿足年輕人生活需求。“我們還打造了數字化社區漫柏APP,運用數字化系統管理人才公寓,讓人才在線預約、看房,提供圈子社交功能。”漫柏集團總裁韓佳祺說。
隨著人才公寓的“磁場效應”持續增強,常州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去年,常州全市引進人才10.6萬人,在常高校留常參保就業人數增長81%。“十四五”期間,常州將建設人才公寓10萬套。
“房間面積30多平方米,寬敞舒適,身邊有很多同齡人,一起談天說地、參加公寓里的社群活動,感覺特別棒!”南京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沈瑞,畢業后入職位于無錫市惠山區的保諾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在公司統一申請下,他免費入住惠山經開區φ+國際人才社區。今年夏天,同沈瑞一樣在這個新“家”落腳的畢業生有60多人。
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施蘭香說,φ+國際人才社區推出單人間、雙人間、套房等5種戶型共1031間房,為各類人才提供免費入住機會,針對頂尖人才提供長期免費入住服務。
圍繞人才所盼所需,φ+國際人才社區在一樓大廳設立人才服務中心,大部分人才相關業務在“一站式”服務窗口便可一次辦理。此外,這里還集聚了一批海內外優質人才服務機構,引入科技服務、創業投資、人才培訓、產業智庫人才,打造區域性人才交流、人才信息、人才導入、人才品牌平臺。
留才“組合拳”提升城市吸引力
免費住宿、面試補貼、政策輔導、文化體驗……我省各地打出引才留才“組合拳”,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助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最近,到揚州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張藝文獲得一份青年人才旅游券。憑此券,她和伙伴一起在瘦西湖、個園、何園體驗“園林景區免費游”,在虹橋坊酒店、宋城酒店獲得“住宿餐飲優惠享”,深度感受當地的風景、美食和環境。
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揚州誠意十足:來揚求職面試、參加人才交流活動的大學生可享受1000元面試補貼;打造“揚州青驛”,為求職面試的高校畢業生免費提供一年2次短期住宿機會。對揚州相關企業每年新引進35周歲以下的全職大專(高級工)及以上人才,3年內分別給予每月500元至3500元不等的租房補貼;對市區相關企業新引進35周歲以下全職本科(技師)及以上人才,5年內在揚州首次購買住房的,一次性分別給予5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購房補貼。
在青年人才生活資助兌現方面,常州首創提出“非申即享”,通過“人才地圖”比對數據,自動產生生活資助的人才發放名單,人社平臺按月將生活補貼打入人才社保卡,不需要青年人才進行任何申請。目前,通過“我的常州”和“常州人社”APP就可使用這一系統。
今年在寧高校畢業生逾27萬人。南京對符合條件的新就業博士、碩士和學士人才,每人每月分別補貼2000元、800元、600元,新就業人員領取租賃補貼期限最長可達36個月。蘇州面向人才集成推出“租房貼”“購房貼”“助力貸”等6項補貼,總額已超6.9億元。
南通市委組織部專門開展相關調研,設計了人才公寓需求調查問卷,重點了解人才對公寓規劃選址、公寓房型、功能定位、周邊配套等方面需求。圍繞人才關切,“十四五”期間,南通將重點打造15個交通便利、配套齊全、服務優質的精品青年和人才公寓樣板工程。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長三角青年和人才友好城市課題組”負責人錢運春認為,只有站在人才角度上考慮、解決他們最關注的問題,才能促使人才自愿扎根,為城市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