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都市圈擴容為“1+8” 許昌與鄭州“1小時通勤圈”將全面成型
人民網鄭州9月27日電(尚明楨)“隨著鄭許市域鐵路今年底的通車運營,許昌與鄭州的1小時通勤圈將全面成型,形成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9月27日,“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許昌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中共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回答了該市在推進鄭許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鄭州都市圈中,鄭州和許昌不僅地域相連,而且產業互補性非常強,一體融合具有明顯的基礎優勢。河南省委、省政府對全省區域發展格局作出了重塑性調整,將鄭州都市圈從“1+4”擴容為“1+8”,并提出要打造“鄭汴許”核心板塊。
“近年來,我們把鄭許一體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工程’,堅持‘統一規劃、產業協同、彰顯優勢、共同發展’,瞄準鄭州、擁抱鄭州、協同鄭州,‘1+1>2’的效應正在日益凸顯。”史根治從交通互聯、產業協同、資源共享、生態共建四個方面闡述了許昌在推進鄭許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明確了下一步,如何更好服務鄭州都市圈建設。
推進交通互聯。目前,許昌境內的5個高鐵站已全部建成投用,4條過境高速和許昌北繞城高速正在加快建設。隨著鄭許市域鐵路今年底的通車運營,許昌與鄭州的1小時通勤圈將全面成型,形成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推進產業協同。許昌堅持“工業興市、制造業強市”不動搖,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許港產業帶為重點,加快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產業發展,推動鄭州的科研要素集聚優勢和許昌制造業基礎優勢互補,著力構建高端研發在鄭州、生產制造在許昌的鏈式發展格局。同時,該市將依托鄭州航空港區開放樞紐,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許鄭歐”公鐵聯運國際班列正式開行,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落地許昌,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推進資源共享。許昌以文化、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領域為重點,爭取鄭州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許昌覆蓋延伸。建立社會保險參保信息共享機制,實現530項社保業務“全省通辦”。河南農業大學許昌校區、中原科技學院先后建成并招生;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昌分院加快建設,許昌市中心醫院三個專業納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
推進生態共建。許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標準建設鄭許生態廊道、生態帶,扎實推進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鶴鳴湖國家濕地公園等建設,形成近百萬畝花木林海,越來越多的鄭州人選擇到許昌置產興業、休閑度假。同時,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協同開展跨市域河流污染同治、生態共建,區域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鄭州都市圈由“1+4”擴容為“1+8”后,許昌從“南大門”變成“核心區”。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以鄭開同城化、鄭許一體化為支撐,打造‘鄭汴許’核心板塊”。從過去的“鄭汴港”小三角,到現在的“鄭汴許”大三角,對許昌來說既是重大機遇,更是重大責任。
“下一步,我們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深入研究許昌在都市圈中的功能定位、空間布局等,進一步加強規劃銜接,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強化重大項目支撐,在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史根治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