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個月 天津市管企業凈利潤同比增22.9%
● 今年前8個月,市管企業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2.9%,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 天津市已完成17家市管企業集團層面混改。2021年原市管企業混改后實現營業收入比混改前增長81.2%,凈利潤增長455.77%,職工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3.8%
記者從10月10日召開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天津市持續探索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改革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為首要目標,積極推進競爭類國企進行混改,國有企業發展活力有效激發。2021年,市管企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0.7%,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8.8%,創5年來最好水平;市管實體企業經營現金凈流入同比增長55.4%。今年前8個月,市管企業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2.9%,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天津市在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實現引資、引制、引治、引業、引智相統一,完成了17家市管企業集團層面混改,這17家中,5家引入了世界500強,11家引入了中國500強,引入資金資源等優勢,合力助推天津市國企轉型發展。2021年原市管企業混改后實現營業收入比混改前增長81.2%,凈利潤增長455.77%,職工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3.8%,在天津上繳稅金累計超過270億元。在實施混改過程中,天津市打造了建立職工安置風險保障金機制、實施混改“后評價”、推進國企混改全過程監督的國企改革“三個全國首創”,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高度認可和好評,認為“天津國企混改實踐是以深化改革解決發展難題的生動詮釋”。
同時,天津市出臺天津市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推動方案,理順各級國有企業的產權關系,完成了770戶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公司制改革,國企退休人員全面實現社會化管理,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全面收官。
全市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更加健全,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全面落實,累計為市管各級次企業選聘職業經理人近千名,實現“天下才天津用”。“企業的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市場化用工和薪酬制度全面實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全面推進。董事會建設中,大力推動專業化職業化的外部董事大于內部董事的配備,健全董事會的各個專業委員會,董事會決策的質量明顯提升。
天津市國企“瘦身健體”成果明顯,企業管理層級大幅壓減,總部去行政化、去機關化有力推進,列入國家名單的92戶“僵尸企業”全部出清,1029戶低效無效企業完成處置,92戶重點虧損子企業均得到有效治理。國有資本在城市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公共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擔當作為,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制造業立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全市已有35戶國企實施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中長期激勵,累計激勵2479人次。80%的市管企業設置了總審計師,監管精準性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記者 吳巧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