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防工程巧變社區"寶藏空間" 補充便民服務 增加公共空間
社區“一刻鐘服務圈”建設中,最難解決的就是場地問題。在朝陽區等地,隨著“疏整促”專項行動的開展,一些利用社區人防工程建設的便民菜站、活動室等便民設施應運而生。這些以前“藏”在社區里的人防工程,如今在社區“一刻鐘服務圈”建設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下趟樓什么都能買到
位于望京中福百貨地下的三源里市集,不光售賣生鮮果蔬、雞鴨魚肉,居民們還可以淘到不少意想不到的“寶貝”——小到針頭線腦,大到五金門窗,堪稱“寶藏集市”。
“給你看看我們這兒最稀罕的寶貝。”市場管理員武躍普走到一家攤位前,變戲法似的拉開抽屜,里面是各式各樣的紐扣。武躍普介紹,曾經有一位顧客要買子母扣,哪兒都買不著,最后竟在這里找著了,“這些小物件現在不好買了,我們這兒就有”。
琳瑯滿目的日用百貨,吸引不少居民前來“淘寶”。在一家名為“好又多日用百貨”攤位前,孫女士帶著女兒正在試新買的鞋帶。孫女士說,像鞋帶這類小商品一般的商店不賣,網購還得搭郵費,不劃算。“還是這里好,現場挑現場試,特方便。”
在望京,開在地下的超市、菜市場并不少見。區別于其他市場,三源里市集卻有著厚厚的人防門,入口處還貼有醒目的人防標識,并設有人防應急柜。不過,對于這些,商戶和居民早已習以為常。武躍普介紹,三源里市集是一座利用人防工程建設的便民市場,2019年底開業,面積2660平方米,輻射周邊居民10萬人。“我們這兒有上千種商品,居民下趟樓什么都能買到。”
帳篷里接受國防教育
人防工程的功能定位是平戰結合,戰時用于防空,平時服務百姓,在織補城市功能、補充社區配套服務和改善地下空間環境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本市還鼓勵將騰退的地下空間用于文體中心、社區活動中心、宣教基地等社區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補充完善街區服務功能。
在朝陽區遠洋天地小區,八里莊街道就依托人防工程打造了一座國防教育基地。運營負責人鐘偉介紹,基地位于地下二層,占地16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人參觀學習。基地分國防教育、人民防空、防災減災、居家安全、禁毒宣傳5個板塊,設有軍事書吧、老兵俱樂部、心理咨詢室等14個功能區,方便居民組織不同主題的活動。
在展示區,一艘1米多長的軍艦模型引人注目。鐘偉說,基地布置了一批武器模型,從戰機到軍艦,從坦克到導彈,讓青少年喜歡上國防知識。走廊大屏幕上播放著國慶70周年閱兵的錄像,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還有一座特別的“營地影院”——看電影需要鉆到帳篷里看。“放映廳按照營地形式設計,有星空有帳篷,適合親子觀看。”鐘偉介紹,營地影院以家庭為單位對居民開放預約。
利用國防教育基地的場地,街道還設立了軍民服務社,為軍人和居民提供打印復印服務。
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家”
人防工程可以利用的空間還有地上。在朝陽區綠洲家園小區,一直閑置的人防工程口部房被用作志愿者之家、居民活動室、老年活動驛站等,補齊了社區的硬件短板。
綠洲家園建設年代早,沒有為社區居民活動留出足夠空間。社區居委會的辦公室由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宅改造而成,空間局促。“十幾個人擠在一塊兒辦公,跟蜂巢一樣。”說起小區活動空間,居民劉大媽直搖頭。
2021年,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朝陽區人防辦決定對閑置的人防工程口部房進行提升利用,將小區內5處人防工程口部房改造成社區居民活動場所。社區的“志愿者之家”就是利用一處口部房建設的。在這個10平方米左右的“家”里,志愿者馬甲、輪椅、急救箱等裝備擺放得整整齊齊,社區一組織志愿服務活動,大家都會在這里集合。“活動場所雖然面積不大,卻深受居民歡迎。”社區書記趙辰龍說。
小區南門附近一處口部房,是“巧手創藝坊”的活動室。“巧手創藝坊”由小區退休居民發起,活動室內陳列著精巧的珠編、布藝、十字繡等手工作品。團隊負責人劉春榮介紹,過去沒有活動場地,大家都是在家里編織,缺乏交流,“真沒想到之前閑置的人防口部房,現在也能這么干凈漂亮。現在好了,我們也有‘辦公室’了”。
人防工程更加“有溫度”
隨著“疏整促”專項行動的開展,平時“藏”在社區里的人防工程不再冷冰冰,而是充滿溫度,充滿煙火氣。
在綠洲家園,除了人防工程口部房煥然一新,深紅色的人防疏散標識、藍色的人防應急救援亭,以及五彩斑斕的人防文化墻,也為小區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
今年5月,本市出臺《騰退地下空間管理和使用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根據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整體工作要求,結合當前北京市實際使用需求,明確騰退地下空間在日常使用管理過程中誰來主導使用、如何使用、怎么管理的問題。
在西城區的一些老舊小區,出現了利用人防工程開展的便民倉儲服務,讓居民家的閑置物品有了安全存儲的場所。在海淀區,人們依托人防工程建起了村史館,利用地面老舊人防設施打造社區“微景觀”,補足社區短板。在朝陽區,今年已完成全區43個街鄉688個社區的人防建設任務,實現全區社區人防建設全覆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利用人防工程提供5422個停車位,提前完成新增停車位不低于5000個的年度目標。
未來,本市將鼓勵利用騰退地下空間用于倉儲、便民店、物流自助終端、家政、前置倉等便民商業服務網點及文體中心、社區活動中心、宣教基地、中控機房、物業辦公、養老服務、應急避難場所、博物館、村(街)史館等社區公共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利用騰退地下空間補充完善街區服務功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