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服務群眾需求
創立“養老外賣”“親情陪護”“智慧老人課堂”等服務項目,為失能、半失能及孤寡、獨居老人開展送餐、家政、維修、健康監測、精神慰藉等服務……這是我省社會組織服務群眾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不斷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全省社會組織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省依法登記各類社會組織31173家,這些社會組織廣泛分布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個領域,形成門類齊全、分級分層、覆蓋廣泛的社會組織體系,有效服務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和個性化需求。
1 持續釋放社會組織發展活力
我省通過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扶持政策,健全培育體系,為社會組織成長提供良好環境,持續釋放社會組織發展活力。
持續加強政府購買服務和樞紐平臺建設。2015年以來,我省累計投入8323萬元省級福彩公益金支持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實施公益項目914個,直接受益群眾3.5萬人;2017年建成省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累計培育孵化入駐社會組織69家;推動省市縣三級建立社會組織服務平臺383個,實現省市兩級全覆蓋。
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我省開展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基層治理試點,實施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三年專項行動,全省登記備案社區社會組織1.4萬家,覆蓋公益慈善、社區事務、志愿服務、文體娛樂、居民互助、文明創建等諸多領域,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改善社區環境、預防化解內部矛盾、促進社區鄰里和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多措并舉支持慈善組織發展壯大。我省推動出臺《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培育發展各種類型慈善組織。全省登記認定慈善組織392家,其中79家具有公開募捐資格。《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以來,全省近400家慈善組織及紅十字會累計募集慈善款物102.9億元,在保障改善民生與助力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社會組織服務大局有力有效
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在推動社會組織充分發揮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提供公共服務、參與社會治理等主要作用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自身特長,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作出積極貢獻。
助力脫貧攻堅。我省在全國首創省級社會組織扶貧“合力團”,305家省級社會組織組建12個“合力團”與我省深度貧困縣(區)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全省13770家社會組織響應號召,緊扣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重點領域合力精準幫扶,投入資金53.6億元,幫扶群眾428萬人。
助力鄉村振興。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迅速組織各級社會組織開展“合力團”結對幫扶、“萬社助萬家”精準幫扶、“鄉村行”、公益品牌建設、農村社會組織培育等“五個專項行動”,推動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走向深入。推動實施慈善“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引導慈善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已有5237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今年以來已投入幫扶資金2.78億元,104萬人從中受益。
助力疫情防控。全省2175家社會組織參與“合力抗疫陜西社會組織聯合行動”,在慈善募捐、社區聯防、專業服務等領域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援助湖北、武漢抗疫資金2526萬元、物資33.26萬件(套)。去年底西安疫情防控期間,全省1390余家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向西安261個社區捐贈360余萬件防疫物資和價值1877萬元的生活物資,緊急救助1216人,及時為困難群體和外來務工人員解決了防疫和生活物資緊張等實際困難。
助力穩崗就業。今年7月,我省發布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倡議書,舉辦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網絡招聘會,通過網絡招聘會和直播帶崗的形式,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及會員企業優勢,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實習崗位1萬余個,進一步拓展就業空間、創造就業崗位。
3 營造健康清朗發展環境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社會組織監督管理,確保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全省開展了常態化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和“僵尸型”社會組織專項整治,累計曝光七批108家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公布10起非法社會組織典型案例,處置涉嫌非法社會組織案件179件,排查“僵尸型”社會組織2482個,依法注銷或處罰社會組織1547家,優化了社會組織結構。
我省還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有關要求,對2516家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開展了“全覆蓋”清理整治,規范618家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調整規范收費212項,累計為企業減負7535萬元。
本報記者 楊小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