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縣彌陀鎮:“三味”課堂澆筑文明之花
今年以來,太湖縣彌陀鎮將田間地頭、房前屋后、村亭小院等群眾聚集地變身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用鄉言俚語把政策送到田間、服務送到門前、溫暖送到心底,讓文明實踐彰顯“真理味”、散發“泥土味”、充滿“人情味”,引導廣大群眾在“三味”課堂中爭做傳遞文明風尚的踐行者、引領者、宣傳者。
紅色課堂彰顯“真理味”。彌陀鎮就地取材,用好用活本土紅色資源,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可觸摸、能共情、有共鳴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平臺。挖掘多個現場紅色教學點,如鐵林村太湖縣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支部舊址、朱湘文化園、革命烈士陵園、真君村落機宕等,串點連線成面,實現“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大力挖掘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老黨員等本土人才,培養一支“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本土紅色隊伍,增強黨員認同感和培訓實效性。
田間課堂散發“泥土味”。 各村(社區)組建黨員先鋒隊,搭建“文明先鋒”教育課堂,由村(社區)“兩委”干部和黨員、群眾先進代表組成宣講小分隊,把文明實踐教育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搬進院壩廣場,設在村亭小院。利用茶余飯后、閑暇之余,宣傳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把書面語變成口頭語,把普通話轉為地方話,理論連著案例,故事融合體會,架起政策理論通達百姓的橋梁,積極打造黨員會講、群眾愛聽的田間課堂,讓文明實踐充滿“泥土味”。宣講小分隊先后在各村民組、獼猴桃基地、茶園等地開展宣講12次,真正做到足不出門學知識、曉政策、懂內容。
專屬課堂盡顯“人情味”。 彌陀鎮根據群眾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學習需求“量體裁衣”,給群眾定制文明實踐“專屬課堂”。聚焦“學得了、學得好”的目標,積極整合資源,大力推進老年學校建設,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扎實推進“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緊貼老年人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將課堂理論教學和戶外實踐活動相結合,不僅開設書法研修、黃梅戲、大鼓書等課程,還結合各種節日開展豐富多彩、有聲有色的文娛活動。同時,結合鄉村建設、民生保障、養老服務等群眾關心問題及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養老保險、高齡補貼和疫苗接種等上門服務;為特殊群體提供上門辦、幫代辦、免申辦等個性服務;為應屆畢業生及有就業需求的群眾提供就業推薦服務。依托農家書屋,組織開展知識競賽、讀書征文、書迷競猜、科技培訓、電影放映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達200余場。(吳素娟 劉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