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院前醫療急救通道 江蘇經驗做法獲國家衛健委推廣
人民網南京1月3日電 近日,為進一步做好院前醫療急救服務保障,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和效率,滿足人民群眾非急救醫療服務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函,介紹推廣地方好的經驗做法。江蘇打通院前醫療急救通道,搶奪搶救生命時間的經驗做法獲推廣。
院前醫療急救,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為更大程度上拓寬這條“生命通道”,江蘇堅持以規劃為引領,印發江蘇省“十四五”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發展規劃,并將急救站點建設納入省民生實事項目,2021年和2022年共新建64個院前醫療急救站點,以涉農地區為主,2023年江蘇省繼續將急救站點建設納入省民生實事項目,逐步實現城鄉偏遠地區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網絡全覆蓋。2022年,江蘇出臺《江蘇省院前醫療急救條例》,為江蘇省院前醫療急救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各地按照要求推進救護車配備和洗消中心建設,目前全省建成83個救護車洗消中心,提高救護車消殺效率,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配備救護車3109輛,其中負壓救護車1136輛,占比36.5%。
保證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有急救需求,第一時間回應,是實現急救救急的初衷。江蘇打通重點人群摸排信息與院前醫療急救信息通道,力求精準有效處置。以常州為例,常州市前期摸排65歲以上老年人79萬,其中實行紅色標簽(高風險)管理17.23萬人,實行黃色標簽(中風險)管理19.05萬人,其余按綠色標簽(一般人群)管理。目前先期將紅色便簽人員信息推送給市醫療急救中心,列入優先保障范圍,一旦接到救助電話,實行優先派車、優先處置等服務。
針對目前各醫院急診科病人短期內激增,急診科與院前醫療急救救護車出現不同程度交接不暢等情況,江蘇打通院前醫療急救與院內急診通道,開展120急救車輛1小時等候醫院考核,并及時通報各地、各醫院,進一步壓實醫院主體責任。各市急救中心及時反饋院內等待交接情況,1小時內由各市衛生健康委負責調度協調,超出1小時由省衛生健康委調度協調,保證120急救車輛送達患者快速交接。
與此同時,江蘇打通醫院急診與病房轉診通道,各級醫療機構按照急危重癥搶救制度、流程,規范處置到院患者,醫院醫務處派專人負責,24小時監測并分流急診、發熱門診患者,保證急診綠色通道無患者積壓;急診醫護力量的補充定為人力資源調配最優先等級,醫務處、護理部最優先保證滿足急診運轉需求;醫院各臨床科室必須無條件積極收治急診分流的專科患者,重癥患者相對集中安排救治;醫院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及臨床科室進一步給感染科病房擴容,提升陽性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能力,確保醫院有足夠的應急能力儲備,減少醫院急診室“壓床”現象。
江蘇各地還依托公交公司、第三方運輸公司等多渠道,組建非急救轉運專班,充分評估后,納入院前醫療急救統一調度體系,并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保持密切聯系,及時調度承擔轄區內非緊急送醫的轉運任務,保障普通患者送醫等需求,緩解院前醫療急救的工作壓力。
為讓工作人員更好更快投入急救工作,江蘇各地加強院前醫療急救各環節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條件和生活物資的保障,科學劃定工作區域,分為陽性工作區和普通工作區,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做好人員的健康監測,提供必備的生活、防護、藥品等物資,及時做好心理疏導調適,落實激勵保障政策。
江蘇鼓勵無癥狀和輕癥患者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自行就醫,針對非緊急就醫需求,引導至12345熱線、互聯網醫院、24小時熱線電話等,合理分流,為急危重癥患者讓出生命熱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