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每月一題”完成450項任務 出臺105項政策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 (池夢蕊)1月10日,記者從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獲悉,2022年,北京市從市民訴求反映的高頻共性難點問題中選取17個問題進行專項治理。17個問題完成450項工作任務,出臺105項政策,已完成全部年度工作目標。2023年,北京市將聚集規范物業收費、供水供電保障等17個高頻共性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每月一題”圍繞群眾急難愁盼
辦成了一批實事好事
補齊民生短板。全市新開工老樓加裝電梯1326部。解決“房產證辦理難”問題12.28萬套。引導平臺網約勞動者自愿在京參加社會保險,在出行、外賣等4個行業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完成100個物業服務不規范重點治理點位治理工作。解決1萬處住宅樓內下水管道堵塞維修問題。優化公共服務。完成農村地區約115萬戶清潔取暖設備的后期管護。完成約2700萬平方米室溫監測裝置安裝。優化調整82條公交線路,新增、調整公交站位139處。加強安全保障。新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接口數36.7萬個,室內充電引發火災顯著下降。全市推廣使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的在施項目工地總數達1700個。完善基礎設施。制度化鞏固推進清管行動,汛前完成全市雨水設施清掏,累計清掏污染物7.5萬余方。437個村莊開工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312個村莊完工。新建成106處籃球、足球等體育健身活動場所。完成450處路口信號燈標準化更新改造,聯網路口總量達3009處。
“每月一題”推動未訴先辦
形成了主動治理標本兼治的政策方法工具箱
加強政策創新,破解難題新題。市人力社保局出臺《關于開展新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通知》,開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發展通道。市教委出臺《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基本要求》等文件,持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推動“雙減”政策落地。市衛生健康委推動開展30家普惠托育服務試點。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關于加強中高考期間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規范管理標準,加強行業監管。市市場監管局針對餐飲行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編制6個地方標準,明確場景標準要求。市交管局發布道路交通信號燈地方標準,提升信號燈設置規范化水平。開展冬病夏治,實現未雨綢繆。市城市管理委研究采暖季“病例庫”,開出治理工作“藥方單”,梳理603項“冬病夏治”項目。市水務局匯編下凹橋區、積水點等重點點位應急排水預案,發布北京市城市積水內澇風險地圖。加強整體統籌,實現集約實施。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將老樓加裝電梯、上下水管道堵塞問題與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統籌集約實施。市體育局結合北京市新一輪城市更新行動和老舊小區改造,補充社區體育設施。強化科技賦能,豐富場景應用。市交通委組織推動完成11處公交區域智能調度中心試點工作,提高指揮調度的智能化水平。市農業農村局開發冬季清潔取暖助手APP,24小時在線處理訴求,正常取暖維修訴求4小時內完成。
“每月一題”加強改革協同
成為了深化改革的助推器
推進完善政府職責體系。按照17個問題的解決場景,梳理市級、區級部門和街鄉鎮解決問題的職責任務,以市委編辦和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名義聯合印發三批《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專項清單》,不斷理順條塊關系、厘清職責分工,以“每月一題”小切口問題入手推進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助力“放管服”改革。梳理“每月一題”問題中涉及企業群眾辦事過程中的痛點堵點問題,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減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限,加強接訴即辦與“放管服”改革的協同聯動。推動公檢法司聯動訴源治理。與市高法建立訴源治理協同聯動機制,實現“每月一題”涉法涉訴問題共同調度、專題研究,推動社會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市檢察院運用“每月一題”重點問題訴求線索,開展專項監督,推動問題解決。
“每月一題”注重條塊結合
形成了市區聯動、上下協同的工作合力
強化區級“每月一題”機制。16區在市級“每月一題”基礎上,結合本區訴求特點共梳理322個重點問題開展區級“每月一題”專項治理,辦成了一大批民生實事。比如中心城區對老舊小區消防安全、房屋漏雨等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副中心和新城地區對優化環球影城配套、工地揚塵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生態涵養區對農村道路修復、山區供水排水等問題進行專題調度。問題治理與區域治理相結合。加強“每月一題”與治理類街鄉鎮整治提升工作深度結合,將治理類街鄉鎮作為“每月一題”政策落地的重點區、先行區、示范區。面向治理類街鄉鎮對房產證難辦、農村宅基地等問題召開政策培訓會,答疑解惑、典型示范,受到基層一線普遍歡迎。
2023年,根據2022年度12345市民訴求分析情況,聚焦群眾普遍反映量大的高頻共性難點問題,篩選出了規范物業收費、農村道路治理、供水供電保障等17個問題進行專項治理。這17個問題由14個主責單位牽頭負責,均已制訂“一方案三清單”,從年初就開始同步推進,下大力氣抓改革、促治理、求實效,切實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