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儲存環隧道設備啟動安裝
本報訊(記者 劉蘇雅)“起升,轉臂,對孔,落位。”昨天14時06分,在懷柔科學城,隨著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儲存環首個預準直單元R06MP1安裝就位,儲存環隧道設備安裝工作正式啟動,標志著該裝置加速器設備安裝進入攻堅階段。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總指揮潘衛民表示,這是該裝置建設進程的又一個里程碑。
雁棲湖畔,一座形似“放大鏡”的建筑便是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的核心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所在地。該裝置主要由加速器、光束線及實驗站構成,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發射度最低、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正在開展設備安裝的儲存環便是超低發射度電子環形加速器,用于電子第三級加速,同時產生同步輻射光。
作為高能電子的“環形加速跑道”,儲存環周長約1360.4米,環內面積有20多個足球場大,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光源加速器、國內第一大加速器。它由48個改進型混合7彎鐵消色散磁聚焦結構周期組成,每個結構周期長度約28米,并根據安裝需求和磁鐵分布劃分為長度3至4米不等的6個預安裝準直單元。未來,速度接近光速的高能電子束將在儲存環隧道內飛馳不停,其內部電子束流能量達6千兆電子伏,水平自然發射度優于60皮米弧度,以讓電子束保持穩定的運動方向。
在儲存環隧道內,將安裝288個預準直單元,總計1776臺磁鐵、602個束流位置探頭、1340個真空盒。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總工程師屈化民對這些數據如數家珍,“隧道內設備密集,相鄰單元間的就位精度需達到50微米,設備安裝、準直各環節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儲存環單元的預安裝準直工作已于去年啟動。為保障束流精度,儲存環設備研制和安裝團隊在懷柔科學城首批開建的交叉研究平臺項目之一——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開展了相關設備測試和預準直工作。通過一系列實驗和調試,當預準直單元支架上的磁鐵就位精度好于30微米后,才會運往儲存環隧道安裝。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立項,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擔建設,建成后將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平臺。目前,光源的基建總包已通過竣工驗收,直線加速器已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增強器全線貫通,光束線站棚屋啟動安裝。潘衛民說,儲存環隧道設備安裝工作的正式啟動,是光源建設快速向前推進的新起點,“加速器更多、更精密的設備安裝開始了,光源建設也進入了更廣范圍和更深層次的攻堅階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