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發展高質量 山西好風光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交出了一張張“綠色答卷”——2022年,全省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提高到74.5%,重污染天數比例降至0.6%,PM2.5濃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87.1%,汾河流域優良水質斷面比例61.9%…… 曾經,一首《人說山西好風光》,把三晉大地的秀美風光唱遍了大江南北;如今,三晉兒女再次唱響了新時代“山西好風光”。
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水平保護 守牢環境底線和生態紅線
去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著力深化理論武裝,充分發揮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作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專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刻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省生態環境廳被省全面建設清廉山西工作專班定為權力運行制約體系建設的五家試點單位之一?! ?/p>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省生態環境廳組建“共建美麗山西”黨建聯盟,著力辦好六五環境日山西主場活動、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峰會、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推進清潔美麗世界建設分論壇等活動,廣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山西的生動實踐。
高質量黨建引領,為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去年,我省聚焦重大生態環境問題,以督察整改為契機,推動召開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暨美麗山西建設推進會,完善統籌協調、邊督邊改、分解落實、督查督辦、驗收銷號的督察整改閉環管理機制。目前,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92項整改任務已完成54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反饋的24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等系列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筑牢環境安全底線。
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強化監督專項行動,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5.5%。6縣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數量為歷年最高,12縣(區)入選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和順縣華北豹群重要棲息地保護入選全國優秀案例,著力守好生態環境紅線。
減污降碳高效低碳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能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明確要求,在建設美麗山西上拿出更大力度。省兩會作出具體部署,深入實施減污降碳擴綠增長行動。這為強化“雙碳”牽引綠色發展,指明了路線圖,下達了任務書?! ?/p>
2022年,省生態環境廳堅定落實重大發展戰略,認真貫徹落實“經濟要穩住”和能源保供要求,制定穩經濟一攬子生態環境政策28條具體措施。印發煤炭增產保供和產能新增項目環評工作推進方案,實施“清單制+銷號制”管理,新批復煤礦項目環評31個,推動煤炭先進產能加速釋放。出臺支持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30條生態環境政策措施、13條生態環境共建共治措施和52項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正面清單,組織實施石太高鐵沿線(山西段)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助力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強勢起步、高質量發展。
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制定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意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同步推進“兩個轉型”,實施城市建成區及周邊20公里范圍內的鋼鐵、焦化企業深度治理。編制全省“十四五”低碳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推動組建省低碳環保產業集團,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引擎。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制定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和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工作方案,完善我省參與全國碳交易機制,開展碳普惠機制試點建設,帶動130余萬人參與碳減排。指導太原市、長治市入選首批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完成2020年和2021年山西省經濟生態生產總值(GEEP)核算,是全國唯一一個在全省域探索開展GEEP核算的省份。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全民共享更多好生態
冬日,在長治上黨區陶清河濕地,金黃的蘆葦隨風搖曳,白天鵝等鳥類或在空中盤旋飛舞,或在水中嬉戲覓食,吸引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和游客駐足拍照,形成了一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獨特風景線。在這里,白天鵝為好生態“代言”。
在晉城高平市南河村,農村污水站、濕地花園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村民郭培玲家里,洗衣機排放的廢水全部通過埋在地下的管道,流向了街區的污水主管道。在這里,百姓為好生態“代言”。
在太原公交集團院內,一排排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整齊排列,成為一張張流動的“低碳名片”。在這里,新能源為好生態“代言”。
去年,我省環境空氣質量六參數實現了四降兩平,PM2.5(38微克/立方米)、SO2(12微克/立方米)、CO(1.4毫克/立方米)、O3-8h(16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2.6%、20%、6.7%、1.8%;PM10(74微克/立方米)、NO2(3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優良天數比例74.5%,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9。
在我省境內蜿蜒965公里的黃河、全長716公里的汾河,宛若兩條絹帶環繞,在表里山河奔流而過。2022年,全省參與評價的93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比例87.1%,同比提高14.8%,較2017年提升31.9%。汾河流域優良水質斷面比例61.9%,同比提高14.3%,較2017年提升31.1%。
圍繞保障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100%落實安全利用技術措施,強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排查整治4359個土壤風險隱患點,整改率99.07%,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如今,放眼三晉大地,碧水藍天逐漸成為常態,全民共享更多好生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最動人的畫面。
(程國媛 王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