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建行服務科技企業跑出“加速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湖南科技加速,創新綜合實力連續進位到全國第11位,企業創新綜合指標在全國排名第8,十年間湖南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8.9倍,增速居全國第4、中部第1。
建行湖南省分行知勢而為、應勢而行,積極融入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把科技企業作為打造金融服務的主陣地,為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注入強大金融動力。2022年末,該行科技企業貸款706億元,較年初新增175億元,獲得“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支持690戶,金額20.9億元。近日,在2022年湖南省科技金融服務工作總結表彰會議上,湖南建行榮膺“科技金融服務工作優秀單位”。
探索創新 融資“加速度”
對于初創期的科創企業來說,如何化“無形”為“有價”,讓“知產”變“資產”,“人才”成“人財”,是一直困擾銀行的難題。湖南建行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在對科創型小微企業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創新以“人才定貸”“以科技流定貸”等十種定貸模式,把人才、技術、投資等價值量化作為信貸審批依據,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迅速為科創型小微企業量身打造了一款新的信貸產品——“科技貸”,最高可配置5000萬元的信用免擔保貸款,解決了科創企業的資金難題。
長沙某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雖然公司僅擁有12個員工,卻擁有全球唯一的動態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專利,其研發的消化內鏡AI“幀探”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幫助醫生大幅度提高消化道病變檢出率。該系統已經在協和、湘雅、蘇大附一等國內一批頂級醫院完成商業化落地。但是由于公司尚處于起步階段,營業收入低且研發費用高,財務表現不佳,按照傳統貸款模式難以支持。
建行湖南省分行營業部了解到該企業的人才優勢情況后,主動上門推薦,根據其人才價值,僅用7個工作日就為其辦理了500萬元的全信用貸款。曹博士感激的說“建行創新推出以人才定貸的模式,是對我們科研人員的信任和認可,更是對企業發展的強大助力。”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推動湖南建行走上金融支持科技“快車道”。截至2022年末,該行科創企業信貸余額1354億元,較年初新增269億元,服務科技企業4292家,較年初新增650家,其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343億元,較年初新增134億元。
協作共進 服務“加速度”
“你們真牛!” 貸款到賬的一刻,湖南某科技公司的高管豎起大拇指。該公司是一家在紅外探測成像等領域頗有造樹的科創企業,也是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實際控制人為國防科大博士。前期受產品政策所限,企業的融資服務一直無法突破。
恰在此時,湖南建行推出金融服務科技“三十條”。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拉網式對接科技廳建立的科技企業名單庫,確保全員全覆蓋。建行長沙湘江支行第一時間與該公司對接,通過網點、二級行、省行三級聯動,公司業務部、授信審批部緊密協作,僅用10天時間完成了客戶評級、方案設計、1.2億元授信額度申報、審批。此次成功授信也刷新了該公司對建行服務理念和服務效率的認知,并在國防科大建立了建行服務的良好口碑。
未來將始于技術,終于信任。湖南建行一方面優化內部流程,下沉金融服務中心,提升金融響應速度和融資服務效率,以金融之力助推科技創新采取多級聯動、綠色通道、簡化貸款審批流程、落實盡職免責等措施加快自身效率,另外一方面向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爭取各類優惠政策試點,積極對接全省14個市州科技局、8家高新技術園區、各類高校、擔保公司,以面帶線、由線及點,不斷做大服務科創企業“朋友圈”,發揮“1+1>2“的效果。
科技賦能 數據“加速度”
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是從源頭破解科技企業緩解融資難問題的重要舉措。2020年12月,省科技廳下發了《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辦法》,湖南建行為首批試點單位。依托該風補機制,湖南建行創新了“科技貸”“科技支持貸”“瀟湘風補貸”等產品,充分借助省科技廳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做好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持工作。目前,全省已開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補機制的共有14個市州,建行均實現成功簽約,成為唯一一個全部成功簽約的合作銀行。截至去年底,湖南建行在科技廳風補平臺已備案企業690戶,金額20.9億元,占平臺整體備案金額的30%,備案總額及新增均居同行業第一。
在湖南省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統一服務平臺上線前,科技企業申請貸款、省科技廳名單審核、向銀行企業名單推送、商業銀行申報入池企業貸款信息、各地市入池審核、風險補償金的申請各個環節,均需通過線下完成。不僅流程手續繁瑣,流轉中信息容易出錯丟失,而且后續統計工作巨大,常更新不及時,難以滿足各方的需求。
為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題,湖南建行利用自身在金融和科技方面的優勢,圍繞科技型企業風險補償這條流程線,協助科技廳建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管理平臺”,通過標準化線上流程,將名單推送、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的申請、風險補償管理、通過系統對接,各方的交互從線下搬到線上,從人工轉為系統,讓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路。新平臺的創新推出將成功搭建起銀行、科創企業、各區域科技企業管理機構之間的橋梁,密切三方之間的聯系,有效營造服務科技企業的金融生態,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金融支持科技企業提供發力點,打造“金融+科技”的雙重陣地。(建湘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