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給、穩增收、促振興、強保障 2023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發布
人民網長沙3月1日電(記者劉賓)2月28日,2023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發布。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發展,釋放一以貫之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文件包括9個方面36條,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目標,聚焦鄉村振興主題,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以保供給、穩增收、促振興、強保障為主要內容。
糧食產量保持在600億斤以上
作為農業大省,湖南已連續3年站穩糧食產量600億斤臺階。2023年省委一號文件指出,湖南確保完成糧食播種任務7135萬畝以上、產量600億斤以上。
穩雙季稻關鍵是穩早稻,穩早稻關鍵是穩早稻集中育秧。2023年湖南將支持發展早稻集中育秧1350萬畝,統籌用好支持政策,確保雙季稻面積穩定發展。
擴再生稻,就是發揮再生稻“一種兩收”優勢,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2023年湖南將在適宜地區發展再生稻300萬畝。
增旱雜糧,重點是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甜糯玉米、高蛋白大豆、加工和菜用紅薯、秋馬鈴薯、苦蕎等特色旱雜糧,不斷拓展糧食生產空間。
同時,扎實做好“菜籃子”產品生產。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大食物供給體系。深入實施“優質湘豬”工程,確保生豬出欄6000萬頭左右。積極發展特色畜禽水產、設施蔬菜、優質水果等農產品。以“冬閑田”為重點,全面落實油菜擴種任務,進一步擴大帶狀復合種植,完成10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
新建高標準農田175萬畝
2023年湖南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75萬畝、提質改造170萬畝,加強“投貸聯動”等投融資創新,力爭建設畝投資標準超過3000元的高標準農田100萬畝以上,打造100個左右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同時,針對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存在農村小水源蓄水能力不足、“中梗阻”渠道不暢、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不強等問題,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等六部門印發了《關于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三年行動的通知》。
2023年,湖南省計劃清淤整治山塘2.5萬處,新建、節水改造及清淤渠道2000公里,提升50萬畝左右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
穩定和完善幫扶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過去一年,全省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防返貧監測年人均純收入基準線由6500元提高至6900元,戶均幫扶措施由年初的2.4條提高到3.8條,脫貧戶人均純收入增長14.4%。
今年湖南將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動態監測,精準幫扶。對有勞動能力、有意愿的監測戶,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穩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落實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比重力爭提高到60%以上的要求,重點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示范園建設。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
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穩定在232.5萬人以上,保持就業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規模和帶動脫貧人口就業數量基本穩定,確?!坝曷队媱潯碑厴I生及時就業。
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帶動脫貧縣更多承接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強駐村幫扶和干部結對幫扶、結對聯系工作管理。加大對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支持力度。
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繼續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做好不動產統一登記與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銜接。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健全農村宅基地日常審批監管體制機制。加強農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
持續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消薄攻堅”行動。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創辦村集體資產運營公司等經營實體,引導有條件的地方成立“強村公司”。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承建農村中小型項目。加快構建省市縣鄉統一聯網、四級聯動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
強化鄉村振興要素保障
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突出地方性涉農金融機構作用,合理增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投放,推廣保單質押、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活畜禽抵押等創新型金融產品,支持建設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
推進農村產權抵(質)押融資金融服務創新。加快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建設,穩步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逐步擴大稻谷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鼓勵發展漁業保險,擴大“保險+期貨”品種和范圍。
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行動計劃,組織引導各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支持培養本土急需緊缺人才。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繼續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加大高素質青年農民培育力度,加強農民職稱評定工作。
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實施“匠心傳承”職業技能師資提升計劃,開展“百名導師走基層”創業服務專項行動。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對長期服務鄉村的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