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做志愿”在青年中蔚然成風 北京市35歲以下志愿者達247萬人
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昨天,全市學雷鋒活動迎來高潮。記者從北京市志愿服務聯合會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已達458.1萬人,其中35歲以下青年志愿者247.39萬人,占比達到54%。青少年通過積極參與志愿活動,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
在西城區大柵欄街道,《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催人奮進。40年前,大柵欄街道發起的學雷鋒“綜合包戶”,被視作青年志愿服務的發端。在街道學雷鋒主題活動上,楊淑香老人作為當年的參與者,仍然記憶猶新。
當年,大柵欄地區的百貨、副食、浴池、醫院等行業以及街道辦事處的團員青年,與19戶孤寡老人、軍烈屬“簽協議”,定期提供幫扶,從此讓學雷鋒變成一項常態化的活動。40年過去,當年的青年變成了老人,又有新的青年志愿者接過了學雷鋒的接力棒。
如今,大柵欄街道已累計簽訂各類“綜合包戶”協議1000余份,志愿者也達到了近5000人。學雷鋒志愿活動在大柵欄蓬勃發展,還延伸到了助學、助困、便民、互助、促進再就業、傳統文化體驗等多個領域。
幾十年來,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從2000年開始,把每年3月5日作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讓雷鋒精神在廣大團員青年中傳承。
今年,各高校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將傳承雷鋒精神化作實際行動。
在北京化工大學,志愿者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到公園義務勞動,清洗座椅和宣傳欄,讓公園面貌得以煥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7所高校與昌平區7個鎮街結成對子,通過結對幫扶,不斷發展壯大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注入青春力量。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傳承雷鋒精神需要從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把奉獻化為習慣,爭做新時代雷鋒式好青年。”北京化工大學青年志愿者王旭表示。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在社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活躍在老舊小區、背街小巷,不怕臟、不怕累,消除衛生死角、提倡垃圾分類,保持居住環境干凈整潔。在朝陽區大屯街道慧忠里第一社區,志愿者們一直堅持開展桶前值守、禮讓斑馬線等志愿服務,每年參與志愿服務的青少年達300余人次,實現了社區志愿服務“人人參與”。
在大興區,青年志愿者走進社區,面向社區老年人開展手機支付、反詐安全等智能手機操作課程,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青年志愿者還利用業余時間,面向社區未成年人開展科普講座,激發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開展志愿服務宣講,講述雷鋒故事,讓雷鋒精神在孩子們心中深深扎根。
在雷鋒精神和志愿服務精神的引領下,“學雷鋒、做志愿”已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風,“有困難就找志愿者,有時間就做志愿者”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