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南京段魚類資源監測結果公布 江豚數量增至62頭
人民網南京3月5日電 (張妍)5日,人民網從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長江南京段魚類資源監測結果顯示,2022年魚類索餌期采集鑒定的物種數相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種,規格增加四成多,資源豐度增長近五成,江豚數量也由先前的50多頭增加至62頭。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實施兩周年。兩年來,隨著十年禁漁的決策部署、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深入貫徹實施,長江南京段魚類資源呈現恢復向好趨勢。此次發布的監測結果顯示,采集鑒定魚類48種,體重均值150.6克,資源豐度26.89千克/船·天,三項指標相比上一年同期均有明顯提升。
“近年來,江豚攝影愛好者不僅拍攝到的江豚多了,甚至多次拍攝到江豚捕食長江刀魚的精彩照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介紹。長江禁漁以來,漁業活動的減少和水生生物資源量的增加,尤其是小型魚類資源豐富,讓長江江豚有了更充足的食物,為江豚生長提供了環境改善的重要基礎。
“監測過程中就發現魚變大了、變多了,也采集到一些偶見種類。總體上該江段魚類資源呈現恢復趨勢,魚類小型化的趨勢有所改觀,小種群物種被采集到的概率增大了。”連續兩年主持監測工作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凱表示。
2021年開始,南京市成立專項工作組對長江流域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水生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以評估長江禁漁工作的實施成效,動態掌握資源養護和修復效果,為水生生態系統后續修復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長江南京段共有兩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分別為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長江大勝關長吻鮠銅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覆蓋了長江南京段一大半的水域。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至今,8年時間批復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涉漁工程建設項目僅12個,主要是航道安保、城市供水、地鐵建設、環境提升等城市公益性保障項目,而且要求項目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執行生態賠償機制。目前保護區內涉漁工程中生態補償已完成項目2個,正在實施項目10個,累計落實生態補償資金4412萬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