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珺委員:農文旅融合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人民網鄭州3月7日電(記者王玉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鄉村振興,可見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性,我今年帶來的提案,有3個都是關于鄉村振興方面的。”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說。
馬珺委員認為,為推進鄉村振興快速發展,“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極具實踐意義的發展模式,以農業產業為基礎,以旅游休閑為形態,以風土文化為靈魂,深度挖掘鄉村價值,跨界創新產業業態,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技術鏈、人才鏈的融合,進而形成一個分工協作、互利共贏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農文旅融合發展將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有機結合,推進農業結構轉型、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旅游繁榮,帶動農村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馬珺說。
然而,在調研中馬珺委員發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滿足游客需求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比如農文旅融合發展中的農業、文化和旅游業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和協同,產業化程度不高,存在農民收益低、文化傳承不足等問題;一些地方在農文旅融合發展中缺乏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吸引游客;一些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馬珺委員說:“為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夯實鄉村振興基礎,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馬珺委員提出了建議:
加大對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和農民參與到農文旅融合發展中來。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明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政策方向和支持政策,為農村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建立產業聯盟、協會等機構,加強農業、文化和旅游業之間的協作,通過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農民合作組織參與、推進文旅產業對接,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提高農民收益和產品質量。同時,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與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提高農文旅產業的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
鼓勵各地挖掘本土特色和文化內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提高農業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的差異化和品質。打造高品質旅游吸引物,大力宣傳推廣,提高農文旅產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實現。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采取措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營造營商環境,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科技下鄉,鼓勵資本回鄉,引導人才返鄉,對農文旅融合發展“扶上馬,送一程”,讓農文旅企業有甜頭、農業提質有奔頭、農村建設有搞頭、農民增收有盼頭。
通過開展培訓、創業支持、引進人才等方式,加強對農村文旅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提高農村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為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交通、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的質量和水平,為農村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打造具有特色和品質保障的鄉村旅游品牌。
打造“以旅興農,農文旅互惠共贏”的鄉村振興模式,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扎實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采摘、精品民宿、農事體驗、觀光度假等,釋放磁吸效應,形成以旅興農、以農促旅、文旅結合、城鄉互動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