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開化:探討山區縣共同富裕實現路徑 讓“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人民網衢州4月2日電 (記者張麗瑋)今天上午,“溯源新思想”——“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山區共同富裕理論研討會在浙江省開化縣舉行。會上,浙江省開化縣、常山縣,安徽省休寧縣,江西省婺源縣、德興市、玉山縣等浙皖贛三省六縣建立365共富協作區,并簽訂365共富協作區框架協議。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殷殷囑托從村域、鎮域、縣域走向省際協作,進一步放大共富協作效應。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給出了人口大國實現共同富裕難題的開化之解、開化之法、開化之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認為,這條路的本質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走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道路。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事從哪里來,收入靠什么賺?開化縣不少鄉村提供了生動實踐。
2015年,開化縣上安村因地制宜,開始試種紅高粱,發展特色農業。到2022年,該村帶動大溪邊鄉12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570余萬元,全鄉在家村民5800余人人均年增收5500元以上。
2020年,開化縣芳林村通過開創“集體建基地+鄉賢管運營”的產業發展新模式,一舉打響“荷花村”這一網紅地IP。村民通過家門口開設特色農家樂,實現戶均增收5000余元。
荒地如何生“金”?開化縣下溪村化荒地為景觀,打造了集農趣、娛樂、研學等于一體的“夢想菜園”。如今,菜園通過公開認領的方式,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增加20多萬元的經營性收入。
以片區組團發展為模式,開化縣音坑鄉、華埠鎮的9個村通過組建“泛下淤共富聯盟”,成功實現縱向延伸產業鏈條,橫向拓展產業功能。2022年,9個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50.7%。
開化縣金星村踐行“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囑托,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在發展美麗經濟、促進全面提升、建設美麗村莊上狠下功夫,打造共同富裕實踐樣板,走出了一條具有金星特色高質量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開化縣委書記夏盛民在致辭中表示,20年來,開化始終牢記囑托,探索具有普遍意義的山區縣共同富裕實現路徑。就業方面,開化堅持“送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走好轉移就業之路,讓每一個勞動力都有更好的事做。同時,讓“品牌化”與“聯盟化”相結合,走好生態變現之路,讓每一個家庭都有更高收入。
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何文炯評價,“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這句話不僅通俗易懂,而且深刻,20多年來,開化沿著這條路走得很堅定、很踏實。
為持續探索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山區縣樣板的發展道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與開化合作,共建鄉村振興實驗室教學科研基地。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江生認為,開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走出了山區縣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給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帶了好頭,這樣的實踐經驗非常值得總結。
會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化研究院組織編寫的《浙江省山區共同富裕先行實踐地的探索——開化縣金星村樣本研究》正式發布,這也是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活動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該研究院執行院長辛金國介紹:“本書采用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數據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不但系統描摹了一個鄉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發展過程,更揭示了共同富裕的理念和實踐。”
當天下午,開化還舉辦了以“深入實施‘八八戰略’ 推動山區共同富裕”為主題的分論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