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關鍵小事” 豐臺區北宮鎮用垃圾分類擦亮環境底色
5月,永定河和園博湖面波光粼粼,園博園內郁郁蔥蔥,一副岸青水碧的生態畫卷徐徐在豐臺區北宮鎮展開。
“出小區不遠就是公園,我們每天像是生活在畫里,周邊每一處都是風景。”村民楊先生說,園博路寬闊干凈,夜幕降臨的時候,燈光、兩側的銀杏樹、園博園特色的建筑構成了一副美輪美奐的夜景,也成為了周邊群眾、游客散步、攝影的“打卡地”。北宮鎮城鄉建設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農村垃圾減少15%以上,環境一點一點好起來了,打卡的去處也多起來了。”
垃圾分類工作看似民生小事,實則“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北宮鎮將這項“關鍵小事”,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重點工作來抓,以莫大決心推進群眾將垃圾分類新時尚變成新習慣。
“我家在村西頭拐角,原先最近的桶站離我家5、6百米,每天倒垃圾都費勁,現在好了,村里聽了我們的意見,加設了桶站,就近的村民都挺高興的。”太子峪村高大爺高興的說,分類桶站建設好了,環境衛生改善了,居住環境更加舒服了,村民都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人人參與,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推進。“剛開始推動垃圾分類的時候,群眾的意識不強,各社區村積極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據了解,北宮鎮共6個行政村,10個社區,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有的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志愿桶站值守,引導群眾準確分類,有的聘用村民擔任垃圾分類員,發揮村民人熟、地熟的優勢,增強村民守護村莊環境的主人翁意識,讓村民成為垃圾分類的踐行者和倡導者。
“群眾是轄區生產生活的主體,也是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必須依靠的主體力量,我們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群眾養成自覺分類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也加強了社區村內人與人之間、人與社區村之間的深層連接,激發群眾對于共建美麗環境和更美好生活的責任感、價值感”北宮鎮城鄉建設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需要政府、社會與公眾形成更強大的環保合力,北宮鎮強化機制聯動,將垃圾分類納入社區村班子績效考核,引進城管執法進社區村加強垃圾分類日常監管,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宣傳活動,帶動和幫助群眾逐步實現從“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的轉變,讓北宮鎮的環境越來越好,讓群眾的生活越過越舒坦。
北宮鎮將繼續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以“小事”入手擦亮環境底色,讓群眾以“我參與、我快樂”的熱情融入到包括垃圾分類在內的各項基層治理工作中,共同維護建設好我們的家園。(郭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