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套種辣椒 產業興日子旺
初夏時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鎮蘇獨侖村王毛匠組千畝西瓜套種辣椒田地里,種植大戶王志強雇傭的100多名工人正在搶抓農時,忙著播種。拉運、移栽、覆土,點播器駛過處,一顆顆嫩綠的秧苗被整齊地插進土壤。
“我今年種了2000畝西瓜套種朝天椒,從5月1日開始移栽,預計半個月完成。”王志強說。
蘇獨侖鎮地處北緯40度,氣候與環境適宜西瓜生長。這里產出的西瓜皮薄色艷、汁多籽少、鮮甜脆爽,深受全國各地消費者喜歡。2020年,當地的“瓦窯灘西瓜”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種植西瓜的農戶也越來越多。
西瓜屬經濟作物,市場價格波動大。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開辟了西瓜套種葵花的種植模式,錯季收獲,多一項收入能降低種植風險。然而,和西瓜打了十幾年交道的王志強卻不滿足于此,總想著還能“擴大戰果”,通過不斷學習和外出考察,王志強創新了思路,套種經濟收入更高的辣椒,經過2年的試驗,效益可觀。今年,王志強以1600元的高價流轉了2000畝土地,全部采用西瓜套種辣椒種植模式。
“種植朝天椒最低訂單保護價是每斤5元,畝產800斤,收入4000元。西瓜畝產9000斤,每斤0.5元,收入4500元,套種后畝均純收入3000多元。”王志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西瓜作為蘇獨侖鎮的主導產業,當地政府按照“黨建引領、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原則,堅持支部主導,黨員和種植大戶帶頭,黨群融合一體推進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瓦窯灘西瓜”產業。同時積極引導西瓜套種辣椒模式,充分利用地力,減少施肥量。此外,瓜、椒互補空檔,形成高矮相間的生長結構,增加作物對土壤的覆蓋率,提高地面利用率,降低土壤水分蒸發量,達到節水目的。
“西瓜套種辣椒模式相當不錯,產量高,效益也好,一畝地能增收2000多元,今年我也套種了300余畝。” 瓦窯灘村村民劉予東說。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今年,在王志強的帶動,以及當地政府既要效益又要節水的倡議下,蘇獨侖鎮西瓜套種辣椒種植面積突破3000畝。(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 實習生 王鐵 魏建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