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連續3次獲國務院國資委評估A級
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對全國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行了評估,在日前下發的評估情況通報中,天津市獲評A級,得到通報表揚。這是天津市在國家中期評估連續兩次獲評A級后,再次在最終綜合評估中獲評A級,天津市成為全國連續3次獲評A級的9個省市之一。
“3A”的后面,天津做對了什么?
舉全市之力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
88項任務全面完成實施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2020—2022),是黨中央面向新發展階段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三年行動情況納入市委巡視、市級績效專項考核和專項審計,舉全市之力打好這場攻堅戰。
“市國資委把深化改革作為國企轉型脫困的關鍵一招,積極發揮市深化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統籌推動監管企業、區屬企業和其他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所屬企業改革工作,分類建立任務臺賬和問題清單,采取‘一區一信’‘一企一函’等方式,有針對性督導任務落實。”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勇介紹。
圍繞破解國企改革重點難點問題,市深化國企改革領導小組靠前指揮,召開29次三年行動專題部署會、改革專項會,加強工作統籌和總體調度,推動企業降本增效、拓展市場,抓住“窗口期”謀劃儲備、開工建設一批新項目。總結選樹了60多個國企改革典型案例,其中天津港的改革案例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典型案例;市國資委堅持系統思維“一企一策”深化改革和推動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等案例入選全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集;天津市推進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經驗做法在今年全國國資工作會議上作了交流。
在全市各有關部門、各區的大力支持下,到2022年底天津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88項任務全面完成,為國企轉換機制、重塑動力、化解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帶來了積極變化──
2022年,全市國資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4.6%,實體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入兩位數增長,各項經營指標逐步向好。今年以來,聚焦全市“十項行動”,推動實施《國資系統落實全市“十項行動”工作方案》,以重大項目為牽引,明確重點項目66項,總投資約4300億元。一季度,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2.5%,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6.6%,繳納稅費同比增長12.6%,國資國企呈現回升向好態勢。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推動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取得突破
在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天津市全面貫徹“兩個一以貫之”,出臺《關于市管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的意見》,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市管一級企業和重要子企業全部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董事會授權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天津能源集團和天津港股份被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為全國國企公司治理示范企業。
“我們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完成總部中層干部競聘或市場化招聘,納入三年行動評估范圍的各級企業市場化用工機制、全員考核等任務指標完成率均達100%,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企業管理人員近400名。全面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妥善解除12名職業經理人合同。推動78戶企業開展中長期激勵,激勵覆蓋的核心骨干近千名。”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推動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過程中,天津市堅持把資本市場作為改革重要陣地,深入實施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提升專項行動,盤活利用上市公司資源。ST勸業重組更名金開新能,實現向新能源產業轉型;ST松江重整更名卓朗科技,成為天津市信創領域首家本土上市企業。
這兩家公司重組后實現上市公司市值增值10倍以上。目前,天津市正在實施國企上市增量、儲備、市值“三個倍增”計劃,有22家后備企業正在加速上市步伐,天紡標成為天津第一家登陸北交所的企業,渤海證券現已完成注冊制后的申報工作。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培育國有資本新動能
培育國有資本新動能,天津市一方面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一方面不斷完善國企創新機制,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天津市加強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實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若干措施,推動國有企業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加大在城市運行和民生保障領域的投入,加快向天津“一基地三區”建設重要行業集中,向制造業立市的關鍵節點和現代服務業新興領域布局──
天津港集團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港口取得明顯成效,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100萬標準箱;泰達控股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吸引136家企業入駐,帶動5萬人就業,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典范;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建立央地國企協同發展機制,攜手通用技術集團打造一流機床智能制造企業,與有關央企合作建設LNG二期、鹽光互補發電等一批標桿項目;整合7家設計類事轉企單位,組建海河設計集團;整合國資系統信息技術類企業,做實做強中環信息產業集團;統籌國資系統各類養老、醫療、療養等資源,積極發展養老地產和健康產業,研究形成康養集團組建方案。
出臺有關提升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意見,對創新投入視同利潤予以加回,對企業盡職合規開展創新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損失予以免責,大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目前,天津國企共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3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0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3個、工程技術中心13個、博士后工作站16個,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2個。
“我們還深入開展‘勇擔社會責任、詮釋國企擔當’活動,推動國企在城市運行、民生保障、鄉村振興、能源保供、疫情防控等重要領域和關鍵時刻,發揮‘主力軍’‘壓艙石’作用。”張勇介紹。
食品集團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泰達控股集團泰達潔凈公司和交通集團應急車隊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天津食品集團、天津能源集團、天津軌道交通集團等3家企業榮獲2022年度全國國企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天津食品集團、天津港集團、渤海銀行、天津銀行等4家企業入選全國“地方國企社會責任·先鋒100指數”。(記者 吳巧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