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新昌出臺生態環境領域助企紓困“暖十條”
對績效綜合評價為A類的工業企業給予排污權指標拍賣成交額50%的補貼;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構建“保險+服務+監管+防范”的綠色金融環境風險防范體系;抓實“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廣小微產業園區“綠島”管理模式……6月5日,紹興市生態環境局新昌分局發布暖心助企十條舉措。
據介紹,這十條舉措包括提升項目審批效能、做實生態要素保障、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強化數字遠程管控、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加強危廢監管服務、深化生態產品轉化、提升環境承載能力、提升機構服務能力、強化綠色管家服務,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生態要素保障,為企業紓困解難。
“暖十條”提出優化審批許可服務,強化環評瘦身管理,持續放大“區域環評+環境標準”等政策紅利,做到環評文件級別“應降盡降”、材料“應減盡減”、數據“應享盡享”。聚焦重大項目,建立全程跟蹤服務機制,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周期,推動項目早審批早開工早投產。
強化綠色管家服務在“暖十條”中也被放到了突出位置。其中提出,深化環保服務企業“十百千”行動,融服務于執法、融指導于監管,幫助企業進行規范化整改提升。強化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政策宣貫解疑,主動送政策上門,形成企業有需求、部門有回應、技術有支撐的全流程、閉環式工作機制。
在監管手段上則將進一步強化數字遠程管控。進一步提升智慧監管水平,綜合采用無人機、電流監控、工況監控、排污口視頻監控、污染源自動監控等手段,分類分級推行生態環境非接觸執法模式。探索重點行業“黑匣子”智慧監管,采取“數字預警”措施督促企業自查自改,提升非現場遠程智慧監管效能。
此外,還將提升機構服務能力。建立“環保管家”顧問服務制度,強化環境影響評價、社會環境監測等第三方服務機構市場化監管。開展第三方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專項整治行動,強化環評驗收、檢驗檢測等領域整治規范,嚴肅打擊擾亂市場行為,督促第三方機構合規經營,持續營造良好市場秩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