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大會舉辦 首發太空旅游等開拓性項目
人民網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鮑聰穎)2023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大會暨第二屆中關村商業航天大會15日在在北京豐臺麗澤舉辦。本次大會首次對外發布中國商業航天員選拔、空天往返、太空旅游、航天助力鄉村振興百縣千村發展等引領性項目,發布商業航天行動計劃及相關舉措,舉行企業合作簽約和航天專家聘任儀式,同時還發布了《豐臺區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航天助力鄉村振興百縣千村計劃》。
本次大會聚焦國內外商業航天企業先進的技術理念及應用,展開了一場前瞻與深度并存的智慧碰撞與行業探討。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常委卿壽松,中國首批航天員兼教練員李慶龍,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汪劍波,豐臺區委書記王少峰及相關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北京“南箭北星”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在航天科技不斷創新與蓬勃發展的驅動下, 商業航天產業邁向了高速發展期,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商業航天也正在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北京市在商業航天領域具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商業航天發展,多次調研指導,并作出重要批示,推動北京市成為全國商業航天價值發掘和政策出臺的先行者。”開幕式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汪劍波透露,目前,北京市“南箭北星”產業布局初步形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北京商業航天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和發展要素,開啟了產業協同和產業價值提升的新征程。”汪劍波說。
豐臺商業航天產業規模3年達到500億元
作為中國航天的發祥地,豐臺區已形成千億級規模的航天航空產業集群,其中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已突破280億元。“豐臺區初步形成了以東高地和云崗為代表的航天產業策源地,以中關村科技園豐臺園為主、覆蓋全區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豐臺區委書記王少峰表示,今年年初,豐臺區推出了“倍增計劃”“伙伴計劃”,將航天航空產業納入全區2+4+6現代產業體系,專門成立了航天航空產業工作營,并與航天一院、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等5家鏈長單位及33家伙伴單位進行了簽約,共同推動豐臺區航天航空產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豐臺區委常委、副區長崔旭龍介紹了前不久剛剛發布的《豐臺區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豐臺區結合自身特色,實現錯位發展、率先發展的重新布局。力爭用3年時間,全區商業航天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崔旭龍介紹,豐臺區將形成“一軸”引領、“雙輪”驅動、“百+”生態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新格局,立足都市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航天+智慧城市”、“航天+醫療”、“航天+節能環保”、“航天+農業”、“航天+文化”等場景應運而生。
太空運輸及空間應用聯合發展中心成立
主論壇上,太空運輸及空間應用聯合發展中心正式成立。這意味著,該中心成為了商業太空運輸和空間應用產業的領頭羊、合作交流的平臺、產業上下游聚集的橋梁和紐帶,持續帶動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核心中堅力量。作為商業航天產業的“鏈主”,將帶動運載火箭研發、航天器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游產業鏈穩定發展,為商業航天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中國首批航天員兼教練員李慶龍,中國航天員中心研究員、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總設計師李潭秋,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銳聘任為專家顧問。
記者從會上獲悉,按照“先載物、后載人”的總體思路,聯合發展中心實施方案分為“三步走”,分別為:第一步,發展太空搭載;第二步,發展太空貨運;第三步,發展太空旅游。其中,發展太空旅游方面,將建設亞軌道旅游基地,亞軌道太空旅游技術成熟,提供常態化亞軌道旅游服務;開展軌道太空旅游飛行試驗,飛行成熟后提供軌道載人旅游服務。
此外,在大會的專題論壇上,知名專家、企業等也分別圍繞火箭、衛星、測運控、空天動力、衛星數據應用、載人航天技術、航天成果應用、航天醫學康養、航天育種和農業、航天食品等主題進行分享。
本次大會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豐臺區政府主辦,主題為“智匯新航天、共創新未來”,圍繞太空經濟、商業航天發展現狀和趨勢、空間應用、標準化體系建設等開展探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