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賦能智慧工廠“蝶變”
54歲的李國峰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雷達探測儀,就徹底改變了他過去15年的“工作軌跡”。
李國峰是呼倫貝爾農墾食品集團合適佳工廠的原料收購員,在這家食品加工廠工作15年來,隨時從外掛扶梯爬上近50米高的原料收購筒倉查看料位情況是他的日常工作。
“從這里爬上爬下可不容易,尤其遇上雨雪天,非常危險。而且查看料位全憑經驗,有時難免出現誤差影響生產質量。”但現在不一樣了,筒倉上加裝了一個雷達探測儀,料位情況可以隨時在手機上查看,他再也不用爬上爬下了,而且料位情況掌握更精準。
一塊屏幕就可以反映工廠全域每一個模塊上的有效信息;數據統計、智能匯算,自動生成需要的生產訂單;自動識別判斷員工行為,及時處置生產異常情況……在呼倫貝爾農墾食品集團的合適佳工廠,數智5G賦能,讓這個傳統食品工廠徹底大變樣。
記者跟隨李國峰來到原料收購筒倉下,抬眼望去,巨型圓柱形筒倉分兩列排開,仿佛是一根根擎天柱佇立在眼前,既震撼又壯觀,而旁邊又高又窄的外掛扶梯則讓人看著眼暈。工人們正忙著加料,黑溜溜、圓滾滾的油菜籽擁擠著從車上傾瀉而下,工人們用摟耙將油菜籽推入卸糧刮板機,隨后經過初篩,顆粒飽滿的油菜籽被提升機送入原料收購筒倉。這家工廠以油脂加工生產為主,年可加工油菜籽30萬噸,主要產出芥花油和油菜籽粕。
“呼倫貝爾地區農業資源十分豐富,但農作物的自動化加工是個難題。傳統工作模式下,工廠生產效率低,排單合理性差,訂單準交率低,各環節互動有限,同時管理成本還高。建設智慧工廠能夠有效解決以上這些問題,而5G則是實現智慧工廠建設的基礎。”呼倫貝爾農墾食品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2022年,公司全力投入5G智慧工廠建設,油菜籽加工的各個生產環節都加裝了智能管控終端設備,結合MES云端系統,可以對生產制造全流程數據進行精準采集、快速傳輸、實時反饋。
傳統產業裝上了“數字引擎”,傳統工廠換上了“智慧大腦”,感受到工廠變化的不止李國峰。
壓榨車間里,車間副主任陳廣明感觸頗深,“生產油菜籽粕,水分控制是關鍵,水分控制在12.5%-13%間的油菜籽粕品質最好。以前我們只能定時采樣,現在有了水分在線分析儀,不僅可以實時采樣,還可以自動調整控制,產品得率大大提高了。”
而工廠的生產指揮中心內,數據可視化大屏上,工廠料倉、壓榨、浸出、精煉、灌裝5大車間的13處生產場景都一目了然。指揮中心副主任康哲指著大屏上的數據說:“你現在看到的這各項環保監測數據都是實時顯示,操作室的工作人員如果看到相關數據達到臨界值,就會及時調整設備,避免觸發警報。”
“以前工廠7個部門的數據每天都是紙質或者郵箱報送到生產指揮部門,再人工進行匯總分析,現在互聯平臺不僅可以實時反饋數據,還會對反饋數據進行分析,實現工單、工藝、生產數據交互,生產任務與現場聯動。”康哲介紹。
傳統工廠的“蝶變”,生產變革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在數智5G賦能下,工廠已經形成了智能化安全預警管理機制,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管理成本。
“工廠園區內布建了視頻監控點,依托千兆專線,可以將園區內的畫面實時回傳至視頻綜合平臺,AI安防平臺對回傳視頻進行實時分析,主動識別違規行為,并上傳至云端。”康哲說著便從屏幕中調出了一個違規記錄畫面,“你看這里操作人員沒戴口罩,視頻監控回傳后經過AI算法分析處理,就可以生成違規記錄、違規告警。”
一個個5G基站在遼闊的草原拔地而起,編織起大帶寬、低時延的無線網絡通信覆蓋網,依托這張網,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傳統工藝有了“5G智慧芯”,傳統工廠正在被一點點改造成為萬物互聯、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的“智慧工廠”。
“經過小半年的試運行,這套技術系統給我們的人工業態帶來了最直觀的變化。根據生產訂單需要,我們16000噸油菜籽加工生產線即將開動,屆時5G加MES系統將正式進入實際陪產,我們希望能看到5G數智為產業更新帶來更多的驚喜。”康哲說。(記者 胡芳 李玉琢 高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