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做強茶產業,開啟鄉村振興“綠引擎”
茶葉是舒城縣優勢特色產業之一,涉及16個鄉鎮20萬茶農5.5萬戶農民生計。
科技支撐建強優質基地
近年來,舒城縣舒茶鎮古尖香茶場通過低產茶園改造和承包山場方式將茶園面積從2017年的300多畝擴大到如今的1350畝良種茶園。基礎產業要得到長足發展,科技是核心驅動力。
“我們累計投入560余萬元通過安裝綠色防控設施誘蟲燈、誘捕器、球形探頭等,新建智慧茶園系統,包括數字茶園大數據中心平臺、智慧種植管理、數字茶園農業物聯網管理(氣象環境采集、茶園四情監測、茶園綠色防控)、數字茶園視頻監控管理和茶葉區塊鏈追溯管理等五大系統,實現全園智能化管理”。古尖香茶場負責人吳啟明介紹,由于加大科技投入,目前茶園管理得到顯著增強,也極大提升了茶葉品質。
據舒茶鎮黨委主要負責人介紹,舒茶鎮發展以九一六、二古尖、天子寨、大小巖等四大名優茶基地為主的茶園面積12000畝,年產名優茶260噸,茶葉年產值1.6億元,茶農年人均純收入達4600元。
項目支援延伸加工鏈條
隨著名優茶園面積及產量的不斷增長,配套設施及加工生產能力亟需提升,舒茶鎮統籌交通、銜接等項目資金約300余萬元建設園區道路及配套灌溉、排水工程。
“茶場為當地群眾提供扦插、苗圃管理、茶園管理、采茶、制茶分檢和包裝等眾多就業崗位,其中季節性就業崗位近700個、長期性就業崗位40多個,年支付周邊富余勞力(含脫貧戶)勞動報酬400多萬元,人均增收約7000元。”石塘村黨支部書記介紹道。
據了解,該鎮爭取農發“先建后補”項目資金建設標準化制茶車間,銜接項目資金擴大生產用房及購置茶葉生產線,促進企業改造升級、擴能增產,建成國內一流產業加工生產線3條,茶葉加工率從70%提升至100%,年加工干茶3萬多斤、加工增值35%,一產產值2000多萬元,帶動周邊10000多畝茶園提升發展。
人才支持提升產銷體系
一產發展到茶旅融合發展離不開人才,為建立集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環節的有機整體,古尖香茶場依托舒茶鎮現有的舒城縣茶樹良種研究所通過無性系栽培技術培育出“綠觀英”牌舒茶小蘭花茶。
今年,古尖香茶場又新建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并組織員工參加縣區電商培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讓茶葉經濟“活起來”“火起來”。
茶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舒城縣立足資源、大力推進茶旅融合產業發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別山地質公園 “萬佛山”和5A旅游風景區“萬佛湖”鑲嵌其中,還有湯池溫泉、周瑜城、龍眠山等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
“通過加大茶區茶園基礎設施投入,整合打造茶旅精品線路,以旅促茶、以茶帶旅。舒茶九一六茶園、古尖香茶葉觀光園、河棚茶文化主題公園、萬佛山茶文化中心、石關茶谷小院、蘭祥園舒城小蘭花徽莊茶館等一批茶旅融合項目各具特色,已初具規模。”在剛落幕的第五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副縣長胡久松介紹。
目前,全縣現有各類茶葉經營主體305家,其中全國茶葉百強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家,萬佛山、蘭祥園茶葉商標獲“安徽老字號”稱號,野嶺茶籽油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截至2022年底,全縣有茶園13.3萬畝,年產干茶4000噸,一產產值7.5億元,茶葉綜合產值23.5億元。(伍珊珊 魯光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