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安全、生態、宜居、富民、智慧,浙江建設全域幸福河湖
浙江全省5萬余名河湖長,接到了新任務。
7月6日,2023年省級總河長會議上,審議通過《浙江省全域建設幸福河湖行動計劃(2023~2027年)》,并將以1號總河長令的形式發布。這意味著,浙江將開啟全域幸福河湖建設。
浙江是河湖長制的發源地。早在2003年,湖州市長興縣率先試行“河長制”,接著湖州、衢州、嘉興、溫州等多地陸續推行;2013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意見,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2018年7月,浙江省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湖長體系,實現全省五級河湖長全覆蓋。
當前浙江省已建成省級美麗河湖近600條(個),如今,為何聚焦幸福河湖?什么樣的河湖,稱得上“幸福”?又將如何推動落地?
治水更關注百姓感受
聚焦河湖治理,浙江已有多年經驗。從“萬里清水河道建設”到“五水共治”,再到“美麗河湖”建設,浙江省已累計治理了5萬公里河道,江河湖泊實現了由“臟”到“凈”、由“凈”到“清”、由“清”到“美”的持續蝶變。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浙江已建成省級美麗河湖585條(個)、6100余公里,“一村一溪一風景、一鎮一河一風情、一城一江一風光”的全省水美格局已基本形成。
浙江河湖“底子”不錯,但對標“全域幸福”還有差距。
浙江省水利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黃黎明透露,前期浙江省水利廳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人民群眾對走進自然、感受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迫切,特別是沿河露營、民宿等新訴求明顯增多。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浙江省“美麗河湖”建設急需升級,關鍵在于治理理念的變化。
據了解,幸福河湖的關注重點,就是從河湖面貌向百姓感受迭代,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進一步提高縣城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優化河湖空間,促進區域產業布局,帶動農民增收。”黃黎明表示,充分發揮河湖資源在深化“千萬工程”、助力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形成一批幸福河湖促進共同富裕實踐成果和制度創新成果,為全國幸福河湖建設提供浙江經驗。
同時,此舉也是促投資、擴內需、穩經濟的有效抓手。據了解,以全域幸福河湖建設為載體,可推動14項、30類工程的實施,水利3000億元投資將撬動其他行業4000億元有效投資,為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強勁支撐。
五大關鍵詞 五大行動
安全、生態、宜居、富民、智慧,這是幸福河湖的五大關鍵詞。
幸福河湖既要維護河湖自然形態和功能,構建起完善的江河防洪減災體系,也要科學有序開放河湖空間,實現濱水帶發展與城市、鄉村發展格局良好互動,為產業發展提供平臺空間,有力支撐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當前,浙江省各地已開展了不少探索實踐。
比如衢州市龍游縣作為幸福河湖國家試點,以“安全保障、生態健康、和諧宜居、文化彰顯”為目標開展河湖治理,先后引進靈溪竹海、龍和漁業園、石角漂流等旅游養生項目,撬動累計超過20多億元民間投資。
臺州市天臺縣整治31條農村水系,打造了11個水美鄉村,形成了“碧水流過地生金”的鄉村振興模式。湖州市德清縣通過開展“清水入城”工程等,不僅切實提升了全域旅游環境,推動鋼琴小鎮等文旅產業發展,還探索了濕地碳匯收儲服務,推動形成“濕地培育—碳匯收儲—平臺交易—收益反哺”的生態富民新機制。
有了“模范生”的試點經驗,本次《行動計劃》還強調全域建設,也就是說,這次幸福河湖建設不僅是迭代和打造樣板,更是要在浙江全省域范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本次建設目標是以浙江八大水系為領航軸,近百條各具特色縣域幸福母親河為特色生態廊,建設千余個高品質水美鄉村,萬余公里濱水岸帶,構建“八帶百廊千明珠萬里道”的浙江省全域幸福河湖基本格局。
如何下好這盤棋?五大行動應運而生:實施江河安瀾達標提質行動、河湖生態保護提升行動、親水宜居設施提升行動、濱水產業富民行動、河湖管理改革攻堅行動。在此基礎上,還細分了14項具體工作任務,要實施30類工程。比如濱水產業富民行動,就涵蓋助力高效農業、培育涉水產業、發展濱水旅游3方面內容。此外還將推進灌區現代化改造、加快培育高附加值涉水產品、大力開發親水旅游線路和濱水度假項目等。
全域建設幸福河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需要不斷迭代的工作。未來5年,浙江將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充分調動河湖長制聯席會議制度18個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協同聯動治水,加強跨行業融合,共同推動全域幸福河湖建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