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在看不見“奶”的牛奶工廠 看到了工業的未來
在一家牛奶工廠里,看不見一滴奶,甚至連工作人員都看不到多少,那么乳制品是怎么做成的呢?答案就是,智能制造。
如今進入高溫天氣,飲品、冰淇淋也進入了銷售旺季,在位于馬鞍山經開區的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也迎來一年當中最忙碌的季節,61條智能化生產線開足馬力,日產能達4000余噸。
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線上,看不到工人操作。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巨大產能的背后,離不開智能制造。灌裝、加料、封裝……在該公司的冰品工廠內,巨大的車間里僅有幾名工作人員,一盒盒冰淇淋隨著生產線自動“奔走”,所有加工環節都是機器操作。
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常溫支部書記李佳佳介紹,作為省級智能工廠,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一直積極探索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集國際化標準管理體系、智能化生產制造體系、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體系于一體的“數字化工廠”。
在“數字化工廠”里,牛奶生產也變得智能。無論從奶源檢測到預處理,還是灌裝到包裝,成千上萬個傳感器布局了生產全過程,每一條信息被實時傳輸到中央控制室。因為數字化的全方位應用,每一盒牛奶、每一根冰棒生產過程的數據被清晰記錄下來。
“通過推進智能制造,不僅提高了整體生產效率,降低了公司運營成本,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保證了乳制品的質量和安全。”李佳佳說,智能制造成了一道“安全屏障”,保證乳制品生產的安全性。
作為馬鞍山市首批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之一,馬鞍山“蒙牛”已經成為蒙牛集團最大的駐外生產基地。眼下,蒙牛馬鞍山基地有了新的目標,成為產值達200億元的長三角現代乳業產業集群。
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廠。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當前,制造業向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升級已是大勢所趨。因鋼設市,堅持以制造業為綱的馬鞍山,正大力推進制造業倍增行動,打造“生態福地、智造名城”。
有數據統計,2022年,馬鞍山市工業企業共購置機器人903臺(套),在安徽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分類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三。并且,全市共建成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76個,總數居安徽省前列。
為了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今年4月,馬鞍山市經信局發布《馬鞍山市工業企業“機器換人”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4年)》,對企業開展“機器換人”給予資金支持,每年打造市級及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40家。
“用‘智造’升級制造,不僅讓傳統產業迎來華麗蛻變,更有力推動工業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馬鞍山市經信局綜合科科長趙文翔說。
從制造到“智造”,一字之變,蘊含的是這座資源型城市加速轉型的深層邏輯。透過一個個“智能工廠”之“光”,能夠看到馬鞍山近年來依靠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成果,也可以探索出未來制造業的前行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